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香港人還能講「港語」嗎?

2023年9月1日

「港語學」協會以維護香港人講廣東話的權利為宗旨,但該協會主席陳樂行因國安人員施壓,在8月28日宣佈協會停止運作,並啟動解散程序。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說,香港恐怕已無「港語」空間,剩下的廣東話也逐漸走調。

https://p.dw.com/p/4VpLc
香港捍衛粵語組織「港語學」停運,引發香港廣東話保存爭議。圖為2023年8月31日香港居民在中環碼頭釣魚的畫面。
香港捍衛粵語組織「港語學」停運,引發香港廣東話保存爭議。圖為2023年8月31日香港居民在中環碼頭釣魚的畫面。圖片來源: Keith Tsuji/ZUMA Press Wir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講述新聞之前,先說一個笑話提神醒腦,「國安法只是針對一小撮市民,廣大民眾無須擔心」。講完,不知你笑得出嗎?

這個「笑話」其實是國安法實施初期,各主要官員包括李家超特首都有講過的,都以為可以安撫民心,但我懷疑有沒有任何一個香港人,曾經相信這個「笑話」?

隨著國安法涉及的人物愈來愈多,範圍愈來愈廣,香港人已經放棄了幻想,和大陸的市民一樣,反過來聽就好了。這一次,一小撮人的範圍,去到「講廣東話」。

一個名為「港語學」的組織,突然宣佈「結束運作」,原因是負責人陳樂行收到國安公署的關心問候,甚至是關心陳樂行的家人。國安署指「港語學」曾舉辦的故事徵文比賽當中的某一篇文章涉及國安風險,並指這個組織涉及一些刑事行為。負責人陳樂行被逼自行結束組織運作,而目前身處海外的他,並不知道能否平安回港。

「港語學」的宗旨是,「我哋嘅使命,守護香港人嘅語言——廣東話、正體字,以及當中承傳嘅本土文化。」而出事的文章,其實是一篇幻想文章,名為《我們的時代》,內容是說,「2050年的香港,那時不少人只說普通話,而說廣東話的光仔和小詩在陌路中相識,一同遊歷香港,光仔指他的父母吸入太多中國製造的催淚煙,搞到身體越來越差,一年之前相繼離世。港府壓制宗教自由,伊斯蘭教小孩要讀中文古蘭經,故事以「人與極權之抗爭,是記憶與遺忘間的抗爭」作結。

今天的香港人,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新聞」?

第一,「幻想」不能再作為「避禍」的理由。你以為「借古諷今」還有空間?2050年的香港其實即是今日香港,政權不會讓你找空間諷刺。所以我們能想像,《十年》這齣電影是不可能再拍攝,你想像十年後的香港變得如何如何,政權只會視為「煽動仇恨」、「抹黑唱衰」,先捕為快。

第二,講廣東話,不講普通話,都會成為「軟對抗」。這也是今次針對「港語學」傳達出來最可怕的訊息。語言成為政權的延伸,「普通話」代表了中國管治的元素,抗拒學習普通話意味不肯接受中國的管治,有點像清朝入關後,「留頭不留髪,留髪不留頭」。而「留頭」變成「留廣東話」,如果你要保留廣東話,便等於不接受朝廷管治。

事實上,中國政府自從2019年的抗爭運動後,決意要香港「二次回歸」,以往可以包容在「一國兩制」下的「身份象徵」都要一下消滅,例如「香港」要變成「中國香港」或者「大灣區」。過去很普通的,自稱「我是香港人」,在政權眼中會視作「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我要港獨」,成為反抗三部曲。所以,說香港加油等於是鼓勵香港人繼續保持自我繼續抗爭,成為「禁語」。

香港的廣東話與中國其他地區不同,用字與發音也有差異。圖為2023年9月1日香港居民走過購物中心的畫面。
香港的廣東話與中國其他地區不同,用字與發音也有差異。圖為2023年9月1日香港居民走過購物中心的畫面。圖片來源: Daniel Ce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而打壓廣東話,其實也是中國政府一向的施政方針。以推廣全國統一的普通話,去減低各省的地方語言影響力,以「統一」替代「多元」,其實幾千年前的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已有開展。

政權對廣東話會如何處理?完全消滅是不可能的,我認為會往兩個方向行走。第一,是加重普通話的比重,加重普通話在香港社會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預見甚麼普通話演講比賽會加強推廣,官員也必須接受更多的普通話培訓。或許立法會也將有更多的普通話質詢發問時間。

第二,是在保留廣東話的同時植入許多生硬僵化的官方詞語。黃大仙的民政專員黃智華,因為赴京進修,大排筵席,引起官場送禮文化風波。黃智華在這個40多圍的盛宴中,致詞發言,傳媒引述他的其中話語,包括「肯定與會地區人士立場堅定、勇於擔當、做好『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事業的排頭兵」。這段講稿,即使通篇都以「廣東話」發音,但完全不是香港人會說的字詞,見鬼的「排頭兵」,這是甚麼概念?完全是大陸的官場套話用語,竟然出自一個香港的地區民政專員之口。所謂「排頭兵」,根據百度網站所講,就是「排頭兵,是指動作要領最規範的戰士,可以做為其他人的示範」,完全是內地的軍事單位用語。

香港一直都沒有軍隊,自然也就很少使用軍事術語作日常應用。大陸不同,常以解放軍的忠誠紀律看成是黨的權威伸展,所以生活中有許多軍旅用語。見微知著,這就是「消滅」香港的廣東話的方法,潛移默化引入大量國內的用語,「行穩致遠」、「排頭兵」、「站好每一崗」、「不會得逞」、「別有用心」,都是「劣幣驅逐良幣」的例子。所謂「消滅」廣東話,不單是能否用廣東話發音,而是能否保存新鮮有生命力的傳統香港用語。

10年後,老香港人站在香港街頭,聽到的究竟是甚麼樣的廣東話?還能聽得懂嗎?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