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823炮戰翻版 中國圍台志不在台

凱波
2022年8月15日

佩洛西訪台效應還在繼續發酵,在一個近乎冷戰的氣氛中,第四次台海危機正在靜靜地呈現出來,緩慢但是深刻地改變著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

https://p.dw.com/p/4FXny
China | Taiwan | Militarosche Übungen Chinas im Staatsfernsehen
中國央視8月4日發布實彈軍演的消息圖片來源: CCTV /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種氣氛和改變,從導彈試射環節看來,固然與上一次台海危機的劇本相似,但是少了大規模登陸演習之後,第四次台海危機似乎更接近第二次,也就是1958年823金門炮戰的情形。

那次行動,拋開兩岸的具體策略和應對不談,在冷戰史的意義上可謂深遠,卻為普通民眾所不察:一方面金門兩岸炮戰和對峙如錨一般將兩岸正式帶入全球冷戰的敵對關係,直到1979年;另一方面,卻是毛澤東趁蘇聯赫魯曉夫訪華離開之際展開行動,且未與正忙與美國緩和的赫魯曉夫知會,卻給國際社會留下「炮擊金門得到蘇聯背書」的印象,不僅破壞了中蘇互信,毛也從此進一步為所欲為,包括向亞非拉輸出革命與蘇聯競爭國際共運領導權,然後犯下連續錯誤。823炮戰作為兩岸政權的對抗前沿,因此堪稱中蘇分裂和毛主義冒險的雙重起點,也是全球冷戰史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中國版「門羅主義」

與此對比,當下的危機態勢更像823炮戰的重演:與毛當年志不在金門、而在爭奪國際領導權類似,習此番特別軍事行動,也是志不在台,而在中美關係。在不考慮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戰爭反應的情形下,北京幾乎按照與俄羅斯協同一般的劇本,利用佩洛西訪台時機的國內民族主義高漲,對台採取圍而不打的「特別軍事行動」,既向美展示了隨時可能封鎖台灣的能力,又避開與美的直接對抗,企圖獲得與美共治全球的G2地位。

延伸閱讀——評論:佩洛西訪台——重要訊號還是歷史錯誤?

這就是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在最近一次習拜電話峰會的新聞稿中,北京明確表明了這一企圖。7月28日峰會當晚的新華社通稿,否認了中美間的戰略競爭關係,反而強調,「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都期待中美兩國發揮引領作用……這是中美兩個大國職責所在」。

系列影片之三: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得到台灣?

若再考量稍早中國外交部宣佈台灣海峽為內海、對台封鎖演習當天公示其南海「九段線」向台灣以東海域延伸的「十段線」,那麼,這個中國版門羅主義的指向與這幾天圍島行動便高度吻合,意在宣示其霸權範圍,即強制性的統一或者強制性推行「一國兩制」的可行性,以此取代一個「中國原則」下對台海兩岸現狀的承認,也就是冷戰背景下美國治下的和平原則(Pax Americana)。

延伸閱讀——發洩怒氣後,北京將如何走出台海危機?

這當然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甚至「一個中國」原則的破壞,所擾動的不止是台灣的民主與民生,而是冷戰以及冷戰後的和平與亞太秩序。所謂茲事體大。然而時代變了,在烏克蘭戰爭之後一切都已經改變,如此中國版門羅主義斷難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承認。

或許因此,當台灣本土民眾不覺得有什麼直接威脅、馬照跑舞照跳的政治氣氛,與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狂熱形成鮮明對照,卻形同宣佈不設防一般,很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和保護,也正在將台灣變成未來中國與亞太諸國形成新冷戰對峙的新前沿。

中國軍演繼續 兩岸民眾如何看待?

 

本文作者凱波為中國政治評論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