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季辛吉:美國必須和中國緊密合作

2010年9月16日

《德國商報》9月14日刊登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的文章,強調美國必須與中國緊密合作,而不是對抗。

https://p.dw.com/p/PDFf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攝於2009年9月21日)圖片來源: AP

季辛吉寫道:"尼克森總統和我在70年代初訪問了中國,開啟了美國外交政策對中國的開放。當時,這個國家還處於'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之中。這以後的數十年來,中國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今天,中國有一個很大的中產階層,有世界上最快的列車和巨大的外匯儲備。此外,這個國家還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

季辛吉接著寫道:"這一切都極大地強化了中國人的自我意識。有時,人們會指責中國人傲慢,可我是不同意的。就拿台灣的衝突來說,中國表現了40年之久的明顯的克制。我也相信,中國在對伊朗的政策上看到了核武器擴散的危險。"

他還強調: "對於未來幾代人來說,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是,如何讓中國和美國對世界的看法達到某種一致。美國有自己的價值和信念,中國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學會肩並肩地、共同地、繼續發展。這是迄今為止沒有得到解決的、巨大的地緣政治的挑戰。但是,我相信,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建設性合作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利益,而我們至今還從來沒有用真正的全球角度加以對待。"

季辛吉表示:"我想到的是氣候保護和其它環境題目,此外還有如何防止核武器擴散的重要問題,所有這一切都要求這兩個國家要具有比迄今為止更為廣闊的外交視野。"

"對美國的另一個挑戰是,強大的新工業化國家日益共同地、並且越來越自信地登場,除了中國、俄羅斯之外還有巴西。……我相信,對美國來說,最好的前景是合作而不是對抗。"

建設性的和平關係是可能的

《新蘇黎世報》報導說,季辛吉上周末在日內瓦召開的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第8屆全球戰略研討會上作了演講,"這位87歲的國務活動家,以其幾十年的學術和實踐經驗,描繪了一幅國際發展的理性圖景。"

報導說,季辛吉認為,"戰略重心已經向太平洋區域和印度洋轉移,歐洲國家主要將軍事手段廣泛用於和平的使命,在亞洲,為'民族利益'而使用軍事手段卻可能不會有顧慮。季辛吉提醒人們思考的是,傳統的集體安全方案已經壽終正寢。"

"在季辛吉眼中,美國雖然還是最強大的國家,但它不再有能力施加廣泛的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與中國、印度、印尼、南非和巴西等國家尋求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關鍵問題上保持持續的對話,並且進行長遠設想的合作,是能夠與中國保持和平關係的。"

據該報報導,美國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也在研討會上表示,"他相信,對中國的關係是能夠以建設性的方式構建的。在對待來自伊朗和北韓的根本挑戰的態度上,中國改採取的路線與美國的類似。"


摘編:林泉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