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報喜-德國經濟已入春?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8月20日

8月19日,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和英國經濟雜誌「經濟學家」這兩份著名的經濟報刊都發表了有關德國經濟重振旗鼓的文章。這是不謀而合還是精心策劃,德國經濟真的復甦了嗎?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74XJ
8月經濟學家封面:「令人驚喜的德國經濟」

8月18日,德國總理施羅德接受了德國一家電視台的採訪。當記者問及德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地位以及他的改革計劃時,施羅德馬上從懷裡掏出最新一期英國雜誌「經濟學家」的校樣。封面畫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旁邊寫著一行大字:「令人驚喜的德國經濟」。

然而,雜誌文章中沒有任何轟動性的新聞,只有德國報紙已經報導過的內容,比如單位薪水成本下降,德國的達克斯上市公司利潤增加,引進靈活的薪水政策和工作時間。不過,和德國的經濟評論員不同,「經濟學家」雜誌卻毫無保留地對此作出了積極評價。南德意志報第二天發表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

難道「經濟學家」雜誌是想從倫敦給施羅德總理提供競選支持嗎?該雜誌在法蘭克福的編輯施瑞夫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予以否認:「我們應該仔細地閱讀這篇文章。它並沒有對德國總理或紅綠政府毫無保留地唱贊歌,文章只是寫道,只有政治家不去搗亂,德國的經濟狀況就可以得到改善。」

經濟學家雜誌指出,與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相比,德國企業1999年以來在降低單位薪水成本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此外,為了獲得就業保障,德國工會接受了更長,更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及取消部分薪水的條件,這樣一來,企業有了更多的活動餘地。德國企業主管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信心和對未來的信心。

今年第二季度,三分之一德國達克斯上市企業的利潤額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表現出德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提高。施瑞夫說:「德國最缺的就是樂觀主義。德國人其實應該覺得自己很富裕,能夠貸更多的款。德國的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都是一筆財富,人們不應該把整個形勢看得那麼糟糕。」

但是,德國人對失去工作崗位的擔心和不敢消費之間關係非常緊密。德國人的儲蓄率達11%,在國際上排名前列。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只有出口業蒸蒸日上,國內消費卻停滯不前的原因:「德國需要改革的地方還很多,主要是在研發領域,也就是推動技術革新和教育,儘管這些領域的進步對經濟的發展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如果德國在這些方面取得好成績,它將再次成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

德國商報也指出,外國人對德國經濟形勢以及德國企業效益的評估好於德國人自己。外國投資者願意購買德國大公司的股票。目前,30家德國達克斯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業的主要股份掌握在外國投資者手中,它們是:阿迪達斯,巴斯夫,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大陸輪胎公司,德國股市公司,先靈製藥和西門子公司。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統計,外國投資者過去數月中收購的德國企業股份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多。僅在5月和六月,外國投資者就購得了710億歐元的德國企業股份。據恩斯特-揚企業咨詢公司調查,今年一月至6月底,外國企業對德國的金融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德國商報寫道,毋庸置疑的是,德國總理施羅德致力於提前大選的決定加強了這一趨勢。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