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奧運第六天盤點:中國瘋狂奪金,各國心態迥異

子江2008年8月14日

沒有菲爾普斯的一天,也是美國人沒有金牌的一天。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掀起了奪金的狂潮,一舉奪得5枚金牌,在金牌榜上以22比10遙遙領先於美國。雖然中國人早就在憋著一股勁要在金牌數上超越美國,但是當這一天越來越近的時候,還是讓各國震驚。德國「焦點線上」發表文章評論說:獎牌大戰,中國正成為美國新的對手。中美金牌大戰,美國冷漠,法國有點酸,德國則在旁觀。

https://p.dw.com/p/ExVV
同一個世界,不過想法卻不同圖片來源: AP

美國:平淡看待被超越

早在雅典奧運會上,美國人就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焦點線上的文章說,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的估計,中國的金牌數將在本次奧運會上超越美國。過去的12年間,美國一直對夏季奧運會佔據統治地位,但是看起來這種壟斷將被中國所打破了。

「今日美國」預測中國將得到51枚金牌,而美國則只能獲得43枚:72年來美俄(蘇)在奧運會上交互領跑的局面也將不復存在,美國人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他們的獎牌數會以104比97依然領先於中國。奧運六天戰罷,中國得到金牌22枚,銀牌8枚,銅牌5枚;美國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15枚,無論是獎牌數量還是成色,中國都暫時領先於美國。

焦點線上說,美國必須適應這種角色的轉換,這點連美國奧委會的副主席尤伯羅斯(Peter Ueberroth)都承認:「我們必須習慣這樣的角色,必須全力以赴。」不過7月底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超過一半的美國體育迷們並不介意中國的金牌數超過美國。相比之下,中國對金牌榜首位的熱情要狂熱得多。

漠視金牌榜得失並不意味著美國人不重視這次較量,美國人對北京奧運還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尼爾森媒介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對奧運開始後前4天的收視調查表明:平均每晚觀看NBC奧運比賽直播的美國觀眾達到了3040萬,比四年前的雅典奧運多出了16.5%。收看北京奧運開幕式直播的美國觀眾達到了3420萬,這幾乎與超級盃決賽的收視率持平。

法國:有點酸

看著菲爾普斯在水立方裡威風凜凜,中國人有點酸,不過當劉子歌破200米蝶泳世界紀錄,中國人為之歡呼的時候,法國人則有點酸。法國人僅僅獲得了2枚金牌,僅僅名列第九。

看著中國運動員在泳池裡奪金,國際先驅論壇報法國版(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France)的文章評價說:「中國女將奪得了女子200米蝶泳的前兩名,奪冠的劉子歌並不為人所知,她將個人的最好成績提高了5秒。事實上,兩名中國運動員都打破了世界紀錄,這非常可疑。」

國際先驅導報說,之所以這樣評論是有原因的:上世紀的80到90年代,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是很強大的,但是當中國的游泳明星們爆出了類固醇醜聞之後,中國遊泳的水準迅速下降。而如今,「她們看起來又躡手躡腳的回來了。」

德國:冷眼旁觀加質疑

十四日晚結束的馬術盛裝舞步團體賽中,德國代表團再奪一金,並創下連續七屆奧運馬術冠軍的神話,德國隊的金牌數也達到了7枚,位居金牌榜的第三位置。

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上,兩德合並之後狂捲33金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德國的每日鏡報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在審視著中美的金牌大戰,並質疑中國的「金牌戰略」:中國從開始就主宰著「他們的」奧林匹克獎牌榜」。儘管四天以來,美國人都有他們的總統布希和超級明星菲爾普斯助陣,但是他們依然遠遠落後於中國位居獎牌榜的次席。不過中美兩國關注的重點明顯的不一樣——「中國日報」的英文網路版從來就只登出金牌榜的情況,而沒有完整的獎牌榜,華爾街日報說,中國只重視金牌,這是與奧林匹克「重在參與」的精神相違背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