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91009 Auschwitz Facebook-Profil

2009年10月23日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百多萬猶太人和波蘭人在納粹的"死亡工廠"-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裡被殺害。為了能夠讓公眾記住集中營的恐怖過去,許多人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如今,原奧斯維辛集中營已被改建成了國家博物館,用於教育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而最近,奧斯維辛博物館還在全球社區網站Facebook上推出了自己的頁面,介紹當年的大屠殺和數百萬人死於納粹德國之手的歷史。

https://p.dw.com/p/KBJI
柏林舉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展覽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奧斯維辛"這個名字,如今已經成了恐怖、種族滅絕和大屠殺的同義詞。為了使這樣的罪惡不再重演,將集中營裡發生的悲劇告訴後人就很有必要。為了能夠讓盡可能多的人接觸到相關訊息,在原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地址改造成的奧斯維辛國家博物館,在全球社區網站Facebook上創建了一個頁面。在Facebook上,用戶可以添加好友,收發訊息,還能成為由某個城市或公司所組織的網路社區的所謂"粉絲"。數千名用戶,其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都已蜂擁至奧斯維辛博物館的頁面成為其"粉絲",並在頁面上討論有關大屠殺的歷史。

這個頁面還能夠鏈接到有關大屠殺的論壇,上面有著從前被關押在奧斯維辛的受害者的採訪,以及集中營的照片。網頁上有著許許多多人的評論和跟帖,其中有很多人描述了自己在參觀過集中營後的悲傷心情,還有一些人表達了他們對納粹德國屠殺六百人猶太人的歷史的反思。

奧斯維辛紀念博物館的發言人,帕瓦爾‧薩維克說,建立Facebook頁面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接觸到更多的人。薩維克表示:"我們相信,在奧斯維辛這個原址,可以在不同層面教給人們有關於責任的一個普遍教訓。在個人層面,我們可以幫助周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同時我們還要告訴人們,要對世界有一種普遍責任感,以及吸取不能消極對待事情的教訓。"

在Facebook的3億多用戶中,大多數都是學生和年輕人,薩維克所說,這正是奧斯維辛博物館想要接觸的人群。他們有很多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人。薩維克說:"他們的觀點和行動將有所改變。如果當他們坐在電視機或是電腦前,看到世界的某一處正在發生著什麼時,不應該說,'那是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所以不需要去關心什麼',這是錯誤的。世界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這裡正在傳達著這樣一個普遍的訊息。 "

在奧斯維辛博物館的頁面上,也有人討論關於建立這樣一個Facebook頁面是否是一個正確的做法,探討這是否是一個合適的平台來討論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問題。猶太人權組織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的以色列辦公室負責人艾弗瑞恩‧祖羅夫表示:"這是瞭解大屠殺歷史的方法之一。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時刻銘記,這不僅僅是一種緬懷,更是一種教育。老實說,facebook是一種交通工具,是一個有著上百萬個人年輕人使用著的網路。因此,這個接觸到年輕人的辦法,很有可能和過去用的常規方法相比更為有效。"

有一些facebook的用戶評論道,成為奧斯威辛紀念館的"粉絲",這種說法似乎欠妥。但博物館認為,成為"粉絲"意味著他們反對大屠殺這種專制暴政。

作者:Darren Mara/月洋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