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電評兩會:「溫家寶可敬不可畏」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3月15日

兩會閉幕,保護私有財產和人權被寫入中國憲法。德新社記者安德裡亞斯.朗德衛說:「前任總理朱熔基用拍桌子來威脅訓斥腐敗的官員,而溫家寶則不同:他雖然以親民作風而受到尊敬,但是下屬卻不怎麼怕他。」

https://p.dw.com/p/4nbI
溫家寶不夠「凶狠」?圖片來源: AP

朗德衛在報導中認為,私有財產入憲一方面來說是一個歷史轉折,但是另一方面,這其實只是讓憲法適應中國的現實發展狀況,因為在中國,市場、股票和經濟增長早已成為最時髦的詞匯取代了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不斷增長的私營經濟今天已經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朗德衛認為,經過50多年的一黨專制,寫入中國憲法的法律和法治國家原則在具體落實上不會一帆風順。例如,憲法中的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就沒有得到落實與保障;現在雖然保護人權被寫入憲法,但是關注中國狀況的人權活動分子對此並不抱有過多期望。朗德衛說,不要期望溫家寶會放鬆對政治反對派的管制,不過,溫家寶在談論這些問題時口氣卻另有不同。溫家寶為空洞的「制度改革」賦予了生命-他談的是「權力與責任結合」、「科學與民主的決策機制」和「依法行政」。

朗德衛評論道:思路不錯,但是落實起來卻很難。例如,中央政府許諾減輕農民負擔,但是農民卻擔心中央的政策是否能落實到他們的村子。「天高皇帝遠」,這就是地方官員在腐敗時依然有恃無恐的心態描述。

德國電視一台派到北京採訪兩會的記者洛瑟爾說,「中國總理一年一度的兩會後記者招待會越來越成為一個經過導演的儀式。這個導演不是總理本人,而是中宣部。... 與他的前任朱熔基成鮮明對比的是,溫家寶表現得缺乏幽默感,反復說的是官方統一的口徑。為了使整個發言帶上點個人色彩,溫家寶不斷在講話中引用些中國詩詞名句。」

洛瑟爾注意到,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警告經濟過熱現象,高度強調經濟發展的均衡性,而此前,中國政府是不惜任何代價追求經濟發展。洛瑟爾說,上任一年以後,溫家寶總理在人大二次會議上得到了明顯的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