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才在德就業居留更容易
2008年7月18日本周三,德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新的政策變更,力圖吸引來自國外的精英人才。這項名為"工作移民行動項目"(Aktionsprogramm zur Arbeitsmigration)是為了在德國的就業市場上找到平衡,一方面經濟界抱怨德國缺乏專業人才,要求鬆動政策,以便更多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德國還有3百萬失業大軍。德國政府在這一事實面前作出了一個調整,即對外國精英人才敞開懷抱,但是對一般的外國勞工依然保持"高門檻"。
首先,政策特別優惠來自新的9個歐盟成員國的大學畢業人士,2009年1月1日起,德國就業市場向他們全面開放,無需審核這個工作崗位是否優先考慮接納具備同等條件的德國籍公民。
降低門檻引英才
對於來自非歐盟國家的精英人才,德國努力拋"橄欖枝",但是現行的政策依然很難打動外國精英的"芳心",據德國"時代周報"報導,每年被德國招來的高級人才人數平均只有450人。而這些人必須達到年薪86400歐元,才能踏入德國國門就"榮獲"一張綠卡──永久居留。
現在,德國政府似乎意識到這一門檻太高,在這次政策變更中將調低到63000歐元。德國內政部和勞工部發布的政策變更簡短說明中強調"這一額度以經濟界支付給具備工作經驗的高級人才的實際薪水為參考",放寬限度,以期吸引更多的外國精英到德國就業。
在國際競爭中,這一政策變更是否真能吸引外國精英人才呢?多年來主攻"外國人法"的律師斯塔克先生(Thomas Strack)對此並不樂觀,他說:" 施羅德執政時代大力推行的招攬IT人才行動在現實中效果並不理想。外國精英在選擇去處的時候當然希望收入更豐厚,另外德語也是一個難題,具體的工作條件也取決於僱主給出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綜合考慮很多人更願意去美國。"
荒唐的就業市場,流動的經濟難民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德國致力吸引外國高端人才的同時,大批的德國精英卻在外流。周四晚間,著名節目主持人伊爾娜主持的談話節目名為"荒唐的就業市場",節目中提供的數據稱,2001年有11萬德國人移民國外,2007年達到了16萬5000。勞工部新聞發言人布郎女士介紹,德國東部缺少醫生,需要從國外引進這方面的人才。
而德國的一些醫生卻外流到收入豐厚的瑞士、北歐國家。
據"明鏡周刊"報導,當晚的談話節目中,一位坐在觀眾席上的護士一針見血地提出:"波蘭人在德國就好比德國人在瑞士。" 這位護士如今在瑞士工作,收入是在德國的兩倍。
"時代周報"在報導這一話題時,開篇描寫到"長久以來,那些為了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水準而來到德國的外國人被視為經濟難民。" 雖然德國已經意識到自己是"移民國家",但是和周圍的鄰國相比,在移民政策上被批評為"半心半意"。
向外國大學畢業生開放就業市場
在德國人也自願出走去他國做"經濟難民"的今天,德國政界力圖改變局面,這次政策變更的一個重要訊息是吸引年青的外國大學畢業生。新規中說明,2009年元旦開始,德國就業市場向非歐盟國家大學畢業生開放(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以便這個人群移民德國,便於德國中小型企業吸引外國大學畢業生。
據勞工部布郎女士介紹,以往德國對此的限制較多。德國只歡迎非歐盟國家的IT人才,年薪收入達到86000歐元者,以及有特殊技能的人才。現在,這些限制打破,但是依然保留兩個先決條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位來自中國的大學畢業工程師小王在中國應聘德國一家公司的職位,這個職位沒有合適的德國或者歐盟人士可以勝任,公司提供給小王的報酬和同等職位的德國同事一樣,那麼2009年元旦小王就可以來德國工作了。而且小王的夫人找工作時就不必滿足第一個條件了。
永久居留問題
那麼,對那些在德國已經求學圓滿,拿到學位,並且在這裡工作的中國"高級民工"又有什麼政策上的鬆動呢?布郎女士說,自2007年10月勞工部放寬了一項規定,如果一個中國人在德國學滿拿到學位後找工作,無需審核這個工作崗位是否優先考慮接納具備同等條件的德國籍公民(Vorrangpruefung)。但是,這個人群最關心的永久居留方面依然沒有什麼改動。也就是說執行現行政策,必須擁有居留許可滿5年,並且有一份保障生活的工作收入,交納了60個月的退休保險等等。
但是對那些持有"容忍居留"的外國"高級民工"來說,政策變更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他們滿足特定的條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得到"有保障的居留許可"。具體的條件參見德國內政部和勞工部發布的政策變更說明。
除了政策上的細微變更外,德國政府還決定對就業市場目前以及中長期的市場供求隨時追蹤調查,以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