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來移民的醫療保健

2003年2月25日

生活在德國的外來移民生了病,能享有和德國人同等的權益嗎?由於種種原因,回答是否定的。比如一個土耳其移民對醫生說,她的膽破了,德國醫生該怎麼辦?

https://p.dw.com/p/3IbA
移民難以享有與本國人同等的醫療服務圖片來源: AP

旨於「健康組合」的美好展望,最近幾日在柏林召開了以「外來移民的醫療保健」為主題的專題大會。出席大會的有德意志政府移民處的代表。自1994年以來在全德國範圍內就已經設立了「移民及公共健康組織」,該組織將近三分之一的成員自身就有移民背景,專業五花八門,出身五湖四海,源自不同的城鎮、國家及聯盟。它的主要宗旨是:爭取身體保健方面的機會均等,改善移民的健康咨詢及醫療服務。為了實現這一宗旨,密切合作及細致分工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柏林的此次大會上,來自全德範圍內的各個分部組織的項目主管分別介紹自己不同的工作。他們雖然屬於同一領域陣營內的同事,具體分工卻千差萬別:從心理咨詢方面的翻譯服務到創傷醫療體系不一而足。

無論過去還是現今,由於法律及實踐上的種種限制,外來移民在醫護和咨詢方面實難維護或者根本無法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權益。原因在於醫療訊息匱乏、語言及文化上的障礙,以及難民法裡的權限規定。

葛絲訪談

伯恩德-葛絲負責德國政府家庭、衞生、婦女及青少年部的工作,他指出人們的工作、健康、社會條件是息息相關的。

葛絲說:

「高失業率同不佳的居住情況一樣對健康不利,這些消極因素對於許多移民來說尤其普遍。他們之中有相當大比例的人從事一些重體力勞動,也常常面臨失業的威脅。而且,健康組合也受社會因素的影響。一些外來移民群體所處的社會環境中一直存在的不足必須被消除。從長遠來看,移民們必須接受同等的教育,從事同等的職業。」

另外,對於身為非法移民的病人來說,如何改善他們的醫護條件還需進一步的探討。

伯恩德-葛絲還指出,健康組合的前提是:現有的醫療系統應該面向所有的居民開放,滿足他們健康方面的需要。這些需求必須在實踐中得以最終實現。到目前為止,雙方語言及文化交流上的障礙仍舊阻滯著一體化的進程,尤其使老一輩的移民無法實現他們在健康保健方面的需要。例如對於外國工作者來說,他們所享有的醫療條件始終落後於德國人,雖然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更繁重,也需要有更多的康復醫療。

緄恩訪談

阿裡-科馬-緄恩目前就職於科隆的萊茵診所,他認為,為了滿足外國移民在文化和語言條件上的特別需要,現有的醫療保健方面的條例應該拓展它的範圍,最好是在跨文化領域內。他說,一些土耳其式的用語很可能會讓德國醫生誤會。例如:一位女病人說「她的膽破了」,實際上只不過是指她嚇壞了。或者當有人說,他的心縮緊了,意思是表示他很想家,並非如人所推測的那樣,他有什麼心臟器官上的疾病。鑑於這些日常上的困難,科隆萊茵診所的阿裡-科馬-緄恩提出以下幾點是不可或缺的:

緄恩說:

「醫護人員或者翻譯必須能夠正確領會病人所使用的手勢、口語、及表情的正確含義。社會文化的翻譯工作也很重要。它是指,具體事件及病情疹斷的內容要結合病人來源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來描繪。其前提是,治療者和病人間要達到語言及文化上的共識。」

在柏林郊區的克羅依茨貝格,上述工作已經走在了前列。早在七十年代那裡就通過一項政策,即公共服務之中增設母語工作人員。在該區的外國人管理處有三個土耳其語、庫爾德語、亞塞拜然語和阿拉伯語的翻譯。他們可以免費為所有部門及個人服務。

自2001年12月以來,法蘭克福有一個「非洲人訪醫時間」。在這個城市裡登記註册了近4000名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的非洲人,其準確數字尚無統計資料可查詢。儘管健康咨詢處於頭號重要地位,經常被問及的也有一些社會情況方面的問題。咨詢服務不僅免費,匿名,而且能夠以各種非洲語進行。

柯爾伯訪談

來自巴登-符騰堡州政府健康局的尤哈納-瑪麗-柯爾伯談到了她在健康防治方面的經驗。首先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尤其顯得意義深遠。例如新近移民來的俄羅斯年輕人常常被酗酒及毒品問題困擾。柯爾伯女士認為,通過教導及規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健康防治工作。

柯爾伯說:

「健康主題方面有很多令人感興趣的話題:如營養、牙齒保健、注射疫苗和事故預防。在兒童保健方面最讓母親們感興趣的是體格檢查。兒童教育是個很重要的專題,包括學齡前兒童教育和雙語教育。婦女保健問題幾乎囊括了方方面面:從懷孕、生產、不孕症,到家庭計劃。另外還有心理保健方面的主題也很受歡迎,如消除緊張、放鬆、心理障礙、不良嗜好的防治。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具體問題應該到哪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