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企轉移生產 中國「世界工廠」光環暗淡?

石濤2015年1月10日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隨著薪水成本變化和技術發展,許多外企已經或正在考慮將生產線轉移到更靠近銷售市場的地方。此外,該報還對《時代周刊》助手被捕一事發表了短評。

https://p.dw.com/p/1EIMk
Foxconn Angestellte Fabrik Apple IPhone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目前,在日本銷售的洗衣機和空調中,50%到60%在"世界工廠"中國生產。本周,日本佳能公司宣佈,將在兩年內把產品本土製造的比例從目前的40%提高到50%。此前,松下和夏普也表示要把海外生產線轉移到日本國內。這一系列消息引起了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記者的注意。在周六(1月10日)刊登的"生產回歸工業國家"(Die Produktion kehrt in die Industrieländer zurück)文章中,作者分析稱,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國內,其中部分原因之一是日元近來大幅貶值,造成海外生產成本升高,但中國的勞動成本在過去幾年內不斷提升也是一個因素。
"在生產線問題上動腦筋的不僅僅是日本企業。全球都在重新提出生產地點的問題。幾年前,將勞動力密集型生產轉移到以中國為主的低薪水國家還是非常明顯的趨勢,但現在情況已經出現變化。"

Produktion Peugeot Citroen
許多國際汽車製造商也在中國生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Shepherd Zhou

在中國生產的諸多問題
文章作者隨後列舉了多家德國中小型企業在中國進行生產的糟糕經歷。有些企業得到的產品品質不過關,最終只能放棄在中國生產的念頭。也有企業報告稱,中國的合作廠商虛報工作人數,而且經常發生資金和材料不翼而飛的事情。
"當玩具製造商拉文斯博格(Ravensburger)發現,有時候在拼圖玩具的幾千塊組件中會少了一個,或者尺寸不對時,他們決定再次將生產移回德國。拉文斯博格公司表示,'我們用更好的技術來彌補高薪水所造成的劣勢'。此外,經過多年的薪水迅速增長後,中國已經不再是最劃算的生產國家。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最新研究,中國相對於美國的生產成本優勢已經減少到不足5%。"
文章作者表示,整體而言,國際企業開始傾向於將生產線盡量靠近銷售市場所在地。這樣也能提高靈活應變的能力。德國利快公司(Leifheit)曾有一款窗戶清洗機在歐洲銷路特別好,但因為生產地點在中國,運輸路途遙遠,因此無法快速提高供貨量,滿足市場要求。
"此外還有一個科技方面的依據。隨著網路化(工業4.0)和3D列印機的日益普及,薪水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例將會下降。純粹的薪水成本優勢將會失去其重要性。今後不用從中國為一個壞掉的機器訂購零配件,然後環游半個世界進行運輸,而是根據製造商提供的圖紙,依靠3D列印技術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生產。"

"善於諒解"的施密特無能為力

除了關注世界生產佈局問題之外,《法蘭克福匯報》同一天也對德國《時代周刊》記者遭到中國公安審問,其助手被逮捕的事件發表了短評。

Helmut Schmidt Altbundeskanzler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有時候,當'自己人'出事的時候要做出評價,總是比 '只有'其他人出事的時候要難。因此,如果赫爾穆特‧施密特現在對中國人權狀況公開發表一下意見的話,會很富有啟示意義。許多年來,這位《時代周刊》的發行人在這一議題上除非不表態,否則總是報以充分諒解的態度。通過這一方式,他在北京的自由鎮壓者面前享有很高的聲望。或者並非如此?施密特顯然無法對《時代周刊》記者的中國女助手以及這位記者本人提供幫助。這位中國女士依然在押,那位(德國)記者也已經離開中國。也許事實正是,在中國只有那些也會提出批評的人才會享有聲譽,當然批評的時候要保持禮貌,但同時也要是堅定的批評。自從習近平掌握黨政大權之後,鎮壓強度猛增。這並不能體現一個據說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政府的自信。"

[本文內容摘編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