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基因大米:是俄羅斯輪盤賭,還是救生靈芝?

2002年11月26日

在菲律賓,因為傳統大米缺乏維他命A導致每年數千個貧民的孩子失明。現在,一種富含這種營養的基因稻米被培植。可是,環保人士和基因專家各執一詞,對基因植物進行了辯論。

https://p.dw.com/p/2sYz
基因大米能否解決貧困地區營養問題還有待研究圖片來源: AP

拯救生命的基因植物?

傳統菲律賓白色稻米還在田地裡繁茂生長。然而它竟是導致數千個兒童失明的罪魁禍首-原因是:他們攝取太少的維他命A。確切地說,罪過當然不在大米,而在於這些大米只含有單一的營養。但是對於那些貧民階層來說,他們沒有錢去買蔬菜、水果和肉類,以補充所缺乏的其他營養。

十年前,專家們就開始進行基因水稻的試驗培植。成果是一種富含前維他命A的大米,它因其色澤而得名「黃金稻米」。它是絕對的靈丹妙藥?並不全然。環保人士和基因技術專家也反駁所謂神奇稻米的考慮。

兩名來自發展研究中心的德國農業經濟學家在菲律賓進行調查,基因大米的引種到底能產生哪些健康效應和經濟效益。他們的結論是:樂觀地猜測,這些「黃金米」每年能減免9000人失明,以及950人免於死亡!基因植物創造的美麗新世界?

俄羅斯輪盤賭,成敗難料

瑞士綠色和平組織的基因技術專家海因策先生卻不以為然。他說:「游戲帶來新的危險,這些危險是基因植物與生俱有的。人們不知道,通過對植物基因培植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人們對物種多樣化產生的影響還知之甚少。這就像俄羅斯輪盤賭,成敗難料,這是天大的冒險。」

基因批評者擔心,基因植物會威脅其他植物。這可能會導致有用植物滅絕,而有害作物極端繁殖。這樣就使得實施農藥重新成為必要。

發展研究中心的農業經濟學家庫埃姆教授反駁這樣的顧慮:「從現在起肯定還需要五年時間來進行研究,看前維他命A是否也能夠被人體所接受。同時,在這五年內也會進行風險研究、田野嘗試,以確保生物學上的安全和糧食作物的安全。在這些技術上市之前,會檢驗一切和確保一切,來降低既有的風險。」

貧苦農民的福音

順便說一下-「這些技術上市」-對此基因技術批評人士又攪起烏雲。基因研究要持續經年,這是高代價和效益無保障的。因此,企業就要為這些產品付出相應昂貴的執照費,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門檻太高。

庫埃姆博士針對「黃金稻米」的價格說:「很明確的是,這項技術是依靠公共研究經費來發展的。所以這些稻米可以無償地送給農民。農民們也可以再將它們廣為播種。也就是說,通過現有的非正式稻種物資渠道,從一個農民手裡傳播到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