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城市化是21世紀重大挑戰

2010年6月21日

今天的世界人口中,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城市。至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將佔總人口的70%。問題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城市都是經過幾個世紀慢慢形成的,遠未做好迎接大規模人口遷入的準備。

https://p.dw.com/p/N1WN
綠地與城市之爭何時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氣候變化、人口增長、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短缺,這些全球性問題與高速城市化密切相關。80%的威脅世界氣候的溫室氣體來自城市。國際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ICLEI)是一個促進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國際協會,該協會秘書長的政治顧問舒特霍夫(Ruud Schuthof)指出,人類今天生活在一個城市化的世界,人類的一半都生活在城市裡,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0%,而且,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城市造成的。

國際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成立於1990年,在世界各大洲都有自己的代表機構,它的成員有1100個城市、縣鎮和社區,它們都在為實現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而努力。舒特霍夫認為,只有把城市納入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真正解決全球性問題。他指出,必須要應對城市增長這一挑戰。城市增長也有積極的一面,因為城市是全球經濟的中心,它們也能夠成為地方性綠色經濟的中心。他表示,至少他本人在憧憬著一個節約資源、社會公正和對環境友好的綠色經濟。

古老而綠色的斯德哥爾摩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榜樣證明,這並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幻想。德國城市人口每年人均排放10噸二氧化碳,美國和澳洲的数字是德國的兩倍。而在斯德哥爾摩的哈馬比-斯約斯達特區(Hammarby Sjöstad),每個城市居民每年平均碳排量只有2.5到3噸。這主要歸功於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結構,即污水和垃圾被循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這一綠色基礎設施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能源公司Fortum的新聞發言人比約恩(Jens Bjöörn)說:

"在霍格達倫區,我們對斯德哥爾摩和附近一些城市的垃圾加以循環利用。我們通過焚燒50萬噸垃圾來為市區供暖和為熱電廠提供電能。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當選為2010年歐洲綠色首都的主要原因。我們為城市垃圾找到了妥善的解決辦法,用有效率的和環保的方式把垃圾轉換成能源。"

雖然斯德哥爾摩是一個在幾百年歷史中成長起來的城市,但它的成功經驗證明,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可持續性改造是可行的,而且也不會一定造成居民的生活品質下降。

要生活品質,不要貧民窟

今天,世界上有十億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貧民窟,他們沒有潔淨飲用水,沒有良好的下水設施,生活在狹窄的、通常是任意搭建起來的簡易房中。國際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的舒特霍夫指出,城市在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要不斷改造自己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他認為,必須努力尋找提高城市生活品質的方案,讓城市更安全和更健康。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也是流行病和傳染病的溫床,近年來的豬流感就是個例子。

所以,無論是城市管理者還是城市規劃者,他們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作者:Helle Jeppesen/瀟陽

責編:李魚/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