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德國學校裡,怎麼才能當「班長」?

石濤2016年4月5日

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對於班長、大隊長這樣的「頭銜」一定很熟悉。而在德國學校裡,是否也有類似的制度?他們的任務又是什麼呢?

https://p.dw.com/p/1IPVB
Symbolbild Schule Hausaufgaben
圖片來源: Colourbox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人說,"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在德國,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學習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

每個德國學校都有學生理事會(Schülerrat),這個理事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參與學校的各項重大決策,尤其是與教育、教學有關的事項。理事會的成員包括各個班級、年級的"發言人"(Klassensprecher和Jahrgangsstufensprecher)以及代表全校學生的學生發言人(Schülersprecher)。他們都是學生通過投票直接選出。

由於德國是聯邦制國家,而教育事務屬於各聯邦州的管轄範圍。因此各州對於學生參與學校治理的具體規定也稍有不同,但在大致原則上則基本一致,而每個學校一般也都會就"發言人"的選舉和工作內容作出更為細化的規定。

按照北威州《教育法》的規定,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各班、各年級就會選出自己的"發言人"和"副發言人"。

學校裡的民主實踐

一般而言,競選班級發言人是"學生政治生涯"的第一步,然後有興趣"更上一層樓"的學生可以繼續參加競選學生發言人(Schülersprecher)。可以多人組成一個競選團隊,一起推出一對正副發言人搭檔參選。參選團隊不但要提出自己的"政綱",參選人也要發表"政見演說"。整個過程與成人世界的選舉相當類似。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但可以體會民主機制的實際運行,也能夠鍛煉團隊合作的精神。

目前已經工作多年的莫尼卡(Monika Muylkens)當年就曾是自己學校的學生發言人,而且連任四年,直到畢業。回憶起第一次參選的經歷,她依然印象深刻:"與之前幾年不同,我們當時真的是打了一場選戰,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相當支持我們。不過我也不知道,打動他們的究竟是我們的競選海報和標語,還是我們分發的糖果。老師們對於我們的'選戰禮物'可是相當惱火。"

37歲的莫尼卡笑著承認,現在想來,老師們確實是對的,因為他們當年的做法似乎與"賄選"相差不多。

不過,莫尼卡也從中深刻領悟到,學生們是多麼容易受到操控和影響。這一結論促使她後來在大學階段選擇政治學,用批評性的態度觀察政治中的價值和領導問題。

Junge liest in einem Buch Deutschland Berlin
擔任發言人會佔用大量業餘時間,有時難免耽誤學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Gallup

"這是原則問題!"

擔任學生發言人,就必須擔當許多職責。比如代表學生與老師和校方進行溝通;向老師轉達班級同學的願望和建議;作為中立方,調解學生之間的爭執,以及管理班級帳戶等等。這些工作瑣碎複雜,而且往往會面臨無法避滿的矛盾。

莫尼卡就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當時與學校領導層和家長咨詢委員會(Elternbeirat)發生過一些小衝突。比如校方不願意讓我們每年開一次學生全體大會。而我則引述相關法律規定,在照顧到課程安排的情況下,堅持舉行了會議,即便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開會討論的事情。這是原則問題!"

不過,除了這些有時頗為令人心煩的"正經工作"之外,莫尼卡也和她的團隊組織了許多聚會活動。其中他們創立的"歡樂周末"-跨年級的周末郊遊甚至作為一種傳統保留至今,這讓她自豪不已。

時隔多年之後,莫尼卡依然覺得四年的學生發言人時光給自己帶來的許多歷練。而且她也承認,無論是之後申請獎學金還是求職,個人履歷上的相關記錄多多少少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優勢。"不過我當時並沒有把這些看得很重。我覺得,不應該就為了讓履歷好看一些,才去競爭這個職位,"莫尼卡這樣說道,畢竟,擔任發言人要佔用大量業餘時間,一旦為此耽誤學業,可就劃不來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