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希望與疑惑間徘徊的中國改革

2013年12月21日

中國宣佈取消勞教制度獲得國際社會贊賞。但《新蘇黎世報》指出,中國對維權人士的迫害以及強硬對待網路用戶的做法令人懷疑實現法治的可能性。

https://p.dw.com/p/1AeXF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周五在國際欄目中發表題為《希望與懷疑之間的改革》(Reformen zwischen Hoffnung und Skepsis)一文,關注中國的司法現狀。文章指出,中國官員雖然強調法治國家的重要性,但其所理解的定義卻與西方國家大不相同:

"雖然經常提及司法改革、提升獨立性和司法透明度,但是從國家和黨的角度看來,中國毫無疑問是法治國家。在定期發布的《白皮書》中,將其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文章繼續寫道:

"這樣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西方所理解的法治國家基本要求相抵觸。權力分立並不存在,因為司法機構設立於共產黨的屋簷下。在未經黨的同意下,不能對黨員進行司法調查。如同知名案例薄熙來般,他們首先必須被排除於黨之外,檢查機構才能對其進行調查……受制於黨之下,司法機關很可能受到影響以及做出政治判決,從法治的角度來看是無法被接受的。"

China Bo Xilai Verurteilung lebenslange Haftstrafe 22.09.2013
《新蘇黎世報》以薄熙來案為例稱,在未經黨的同意下,中國司法機關無法對黨員進行調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文章以薄熙來案為例,他首先接受了黨內調查,隨後才受到法院審判,就連判決都相當政治化,量刑的輕重很有可能是黨內最高領導層事先早已決定的。《新蘇黎世報》指出,許多觀察家認為過去幾年內司法改革幾乎毫無起色:

"一方面,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被認為負有責任; 另一方面,'維穩'政策賦予警方和其它安全機構更多的影響力,超出法律權限的做法擴大,如非法關押請願者和抗議者,以及實施行政措施,都被視為是其中的原因。"

文章最後指出:

"近期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決定燃起了人們對司法改革的新希望。最高法院在新院長周強的領導下,過去幾周要求提升司法程序透明度,並且重新提出早已訂立的原則,即刑訊逼供的供詞不得作為證據。此前公佈廢除勞動教養制度也引起強烈共鳴。但習近平的意識形態運動、迫害知名公民維權人士以及強硬對待網路用戶的做法卻令人充滿疑慮。"

意識形態考試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在本周的一篇報導中關注在華記者以及中國記者的現況。 報導提及《紐約時報》及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日前未獲得新記者證,而部分記者仍在等待工作許可延長的情況。這兩家媒體皆曾揭露共產黨官員及其家人的醜聞。除了駐華記者受到中國政府的嚴格控管外,如今中國記者也必須接受"意識形態 "考試才能保住記者證。《新聞報》在文中寫道:

"適逢12月26日毛澤東120周年誕辰,中國的審查制度以及近史達林式做法也在慶祝復興。毛神話仍不斷持續,受到共產黨利用及煽動。如今中國記者也越來越有強烈感受。政府的意識形態考試使他們不得不再次重回課桌前。"

報導稱,記者必須參加至少18小時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或中國式社會主義理論,其基礎是長達700頁的教科書,其中列出記者需遵守的規則,包含禁止發表法對共產黨路線的評論。中國媒體報導稱,這是首次記者需大規模參加此類的考試。據報導,記者必須在明年一月或二月參加相關考試,無法通過考試的編輯人員則應重新參加課程並再次受測。

Xi Jinping
奧地利《新聞報》認為,習近平借意識形態考試加強對媒體的管束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

《新聞報》援引專家稱,共產黨擔憂失去對人民輿論及意見表達的主控權:

"中國國家主席及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借此加強對媒體的管束。雖然傳統上官方媒體是政府的傳聲筒,但過去幾年內記者們擁有越來越多自由。專家表示,社交網路也降低了政府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力。"

摘編:張筠青

責編:任琛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