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伊甸園中享受學習

2008年8月26日

孩子們一起在大自然中學習,沒有分數和學習的壓力,一節課可以包含各門學科,學生們自覺的在勤奮學習,這種看來有些烏托邦式的學習方式卻已經在威斯巴登出現了。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F5PO
閱讀時間圖片來源: Daniel Scheschkewitz

威斯巴登的克萊恩塔爾(Klarenthal)學校遠離喧鬧的城市,座落於青山綠水之間,學校周圍是池塘和綠色的草地。每天一大早,孩子們輕鬆的笑聲就伴隨著悠揚的鋼琴聲一起從校門口傳來。

八月初以來,這個學校就接受教育改革者恩雅(Enja Riegel)的創新,嘗試著把這種置身於自然中的,更貼近生活的烏托邦式的教學方式變為現實。而這種教育方式的座右銘就是:純粹自然。校長艾利卡解釋說:"在我們學校,班級不是以A班或者B班命名,而是用樹的名字。從幼兒園就開始,這時兩組都稱之為接骨木班,然後就是菩提樹班,而且我們會繼續這樣稱呼下去。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赤楊班 和樺樹班。"

置身於自然中,瞭解自然以及音樂學習是克萊恩塔爾學校的學習重點。因此在這樣的教室裡每周最多35個課時。專業的實習生以及藝術家給近50個中級I的學生上課,他們不僅學習與花草樹木的交流,還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在馬場中他們不但學習如何騎馬,還學習與動物的交流。

自學與研究是屬於教育學范疇中的。它的改變不能受到常規教室的限制:在65000平方米的區域內活動空間與大自然緊密聯繫。對於許多孩子們來說這裡與常規學校區別很大,11歲的薩查說:"學校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我們也能協力合作。在原來的學校雷根本不可能這樣,大家都互相呵斥著,毫無意義。"

不像常規的學校那樣要刻意的創造一個整潔安靜的學習環境,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在池塘邊或是樹下不受打擾的學習。教育改革家艾利卡認為,閱讀是學習技巧的基礎,比如說寫做或是學習另外一種語言。

當然克萊恩塔爾也要像每個國家承認的學校一樣,有一些傳統的教學內容。學校採取了跨學科的一體化的方法。師范實習生克里斯蒂娜指導11歲的萊昂納多解答自創的數學題:沿著學校的門廳四周可以擺多少個足球?而萊昂納多對他的解題方法很得意洋洋的:"我先測量每一面我需要走幾步,然後測量一步可以用多少個球,那麼我就能估計出來用多少個足球。"

在克萊恩塔爾這個學校裡,每節課配備了至少2名教師,以備不時之需。這樣的奢侈是物有所值的。家長每月要付875歐元的學費。學習基金還會資助那些不能全力負擔的家庭。 這麼高的學費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全天候的課程以及至晚上6點的監護,學校有自己的馬,甚至還有一個自己的劇場。

那些殘障兒童在這裡也會同樣感到快樂,這裡有由基督教教堂為這些殘障學生提供的設備。就像學馬術的12歲的托尼和費迪南德, 在幾天裡他們就和他們的新同學成為了好朋友。他們非常喜歡這裡,擺脫了繁重的學習負擔。因為有老師的輔導,他們在學校裡就可以完成作業。

學生們畢業後都能獲得一個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至少學校校長認為,在這裡有很多途徑和捷徑可以順利畢業,並且這也是這個學校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