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特赦組織指控以色列犯下戰爭罪行

Carsten Kuehntopp2006年8月24日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指控以色列在與真主黨民兵的武裝衝突中濫殺無辜。根據該組織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在為期5周的黎以交戰中,共有1千1百多人在黎巴嫩喪生,其中1/3是兒童。對於此類指控,以色列一再予以駁回,並宣稱每每在開戰之前散發傳單,要求居民撤離至安全地帶。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特拉維夫的報導。

https://p.dw.com/p/906F
國際特赦組織會標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對以色列提出嚴厲譴責:在與真主黨民兵的武裝衝突中,蓄意襲擊無辜百姓,並將其作為自己軍事戰略的一部分。以色列軍隊對黎巴嫩的基礎設施進行猛烈襲擊,為此犯下了戰爭罪行。它證實了國際特赦組織中東和北非代表卡勞德於今年7月的估計。

國際特赦組織說:「最近幾天發生的一切可以被稱為戰爭罪行,因為不僅無辜百姓和平民設施成為襲擊目標,正如我們所見,越來越多的無辜百姓和平民設施遭到轟炸。我們為此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採取緊急措施,保護黎以戰爭中的無辜百姓。」

然而,國際特赦組織提交的總結報告中指出,戰區平民百姓無法受到任何保護:在7千多次空襲和2千5百次艦對地導彈襲擊事件中,共有1千2百人喪生,其中1/3是兒童,一百萬人背井離鄉。1萬5000所住房被摧毀,至少有25個加油站,兩所醫院,9百家商店和公司,80座橋樑和90條馬路遭破壞,此外還包括水井、自來水管、水泵、污水淨化設備、發電站、變電站、照明塔和該國最大型牛奶場等也都在襲擊中難以倖免。

國際特赦組織認為,襲擊目標的準確度證實,對平民百姓和民用設施造成的破壞卻不是無意的,而是有意的,是以軍戰略的一部分。比如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許多住房的個別支柱遭襲擊,從而導致整幢住房發生坍塌。這表示,襲擊的目標就是這幢大樓。國際特赦組織在其報告中指出,在黎巴嫩南部,村莊遭轟炸,超市也成為被襲擊的目標。加油站、水泵房或商店等都遭到襲擊:而每次襲擊都目標準確。

以色列提出的理由是,真主黨民兵用無辜百姓和民用設施做擋箭牌,但國際特赦組織表示這並不構成以色列襲擊黎巴嫩平民百姓的理由。鑑於襲擊的模式、規模、平民百姓的傷亡人數以及被破壞的程度等,以色列的這種說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國際特赦組織援引以色列政府發言人和軍方代表的講話,據稱,這些講話顯示,以軍對平民設施的襲擊是蓄意的。比如通訊記者從以色列軍方於7月24日發表的一份簡報中獲知,總參謀長哈魯茲下令,真主黨民兵每向海法發射一枚喀秋莎火箭,以色列就要摧毀貝魯特的10幢建築。在一次報社採訪時,哈魯茲威脅說,如果黎巴嫩不與「毒瘤」真主黨民兵分離,該國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國際特赦組織指出,顯而易見,以色列遵循的是懲罰黎巴嫩百姓的政策,以色列此舉的目的在於煽動黎巴嫩百姓憎恨真主黨民兵,從而導致真主黨民兵沒有生存之地。國際特赦組織指出,這不是交戰的合法目的。因為果真如此,那麼這場戰爭將是一場「沒有邊界的,曠日持久的戰爭」。

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主要針對以色列的攻勢,並不包括真主黨民兵的軍事行動。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將在其它場合專門處理黎巴嫩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