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吳文光:《中國村民自治影像計劃》

亭子2007年6月17日

本次「迂迴中國」藝術節上,獨立電影製作人吳文光向觀眾們展示了他參與策劃並執行的作品《中國村民自治影像計劃》。「中國村民自治影像傳播計劃」是中國民政部與歐盟合作開展的「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計劃項目」下的公共宣傳計劃。

https://p.dw.com/p/AxTz
「迂迴中國」藝術節的鏡頭之一

廣告成了村民自我表述的媒介

這個村務管理培訓項目於2001年5月正式啟動,目的在於增強中國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促進中國村民自治的全面發展。項目管理者本意是希望吳文光拍攝一個公益宣傳廣告,但吳文光把它變成一個讓村民自己發言、自己拍照和拍電影的影像傳播計劃,通過村民們對影像計劃的參與,拍攝自己身邊的自治進程,來達到宣傳這個培訓項目的目的。

《中國村民自治影像計劃》這部影片試圖記錄整個「中國村民自治影像傳播計劃」的誕生和發展過程,並特別著眼於村民參與者的前後思想變化,反映目前中國農村的自治進程。計劃的初衷是希望給村民們自己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拍攝相片反映自己的生活,後來擴大到邀請村民們自己拍攝關於自己生活的紀錄片。

在計劃的一開始,組織者通過電視台、報紙和網路發出徵集邀請,希望村民能夠參與這個活動,但是由於村民們接觸這些媒體的機會比較少,組織者只好到全國各地農村親自去尋找願意拍相片的人,代價是把相片送給願意拍攝的村民。在回收了村民所拍攝的相片後,吳文光發現,這些相片都非常生動質朴,攝影者把鏡頭當作了自己的眼睛,用照相機紀錄了自己平時看到的鄉村生活,動物、稻田、老人、孩子等等都成為相片的主角,

只要是農民就行

參與拍攝紀錄片的十個村民導演,是組織者從來自全國47個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 組織者為參與者提供拍攝器材,以及到北京參加短期培訓的所有費用。參選規則非常簡單,一是說明自己參加這個活動的目的,二是要證明自己是農民。一開始,被錄取的十個村民完全不敢相信活動的真實性,親朋好友們都讓他們小心上當受騙。經過在北京的短期培訓,十個村民學會了如何操作器材,並分頭回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拍攝。吳文光說,一開始他甚至擔心村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熱情參與活動,是不是有足夠的意願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活動完全證明了這個計劃的必要性 。

吳文光早期的農村生活經歷決定了他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對農民生活的關心。 他認為,目前從主流媒體上聽到的農民的聲音和關於農民生活的報導太少了,即便有,也是有選擇、有節制的報導,數量非常少;農民根本無從自由的表達,說出自己的聲音。在紀錄片中,有一位來自陝西的村民拍攝了一段鏡頭:他坐在一個山頭上,山下是來來往往的車輛。他在一片非常嘈雜的背景中企圖表達自己的意見,但觀眾基本聽不見他的聲音。吳文光說,這個鏡頭就代表了今天農民在中國社會的生存現狀,他們企圖表達自己的意見,可是在這樣一個喧鬧的大環境,即使喊破嗓子,也只是很微弱的聲音。 所以吳文光很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途徑,把農民作為藝術的主題,來表現他們的生活狀態;他關注的是農民生活本身,而非空洞的藝術本身。

《中國村民自治影像計劃》於2006年年初製作完成後,在不少國際會議、大學和藝術展覽上放映,中央電視台和中央教育台也播出了部分內容。這部作品引起了相關的學術討論,也激發了許多村民的參與和拍攝熱情。但是由於資金困難,吳文光和他的草場地公社目前無法擴大這個計劃,只能維持現狀。此外,吳文光還嘗試這部紀錄片交給柏林電影節的青年論壇單元,可惜被柏林電影節拒絕了。吳文光說,這個結果讓他比自己的作品被拒絕更難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