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性戀在德國:廣為人知但未被認同

Hartig, Bastian2008年10月6日

同性戀已在德國社會為人所司空見慣。然而,儘管他們有了自己的體育協會、搜索引擎,甚至很快還會開設自己的電影片道,為什麼依然需要共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後院?

https://p.dw.com/p/FUw6
柏林的同性戀大遊行圖片來源: AP

克勞斯正在跳舞:伴著麥克爾‧傑克遜的勁歌《Thriller》扭動腰肢,橙色絲絨球忽上忽下地隨空拋灑。旁邊的雷納剛剛停下來,有些喪氣地整理著絨球的流蘇。"沒有關係,再來一次!"薇薇安鼓勵他說。薇薇安是柏林同性戀體育協會啦啦隊的教練。每周一,克勞斯、雷納以及其他的"男孩"都會相聚在青年中心,參加舞蹈培訓。

拉拉隊成員都是年齡介於25至45歲之間的"柏林男孩",他們本應穿上體恤衫和運動短褲飛奔在綠蔭場上,或者活躍在健身中心--就像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男子通常所做的那樣,可是,他們偏偏選擇來為別人加油助興,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定的問題。在德國,啦啦隊通常不是男人的事情,難怪剛才有兩個十幾歲的女孩兒隔著演習室的玻璃門壓扁了鼻子,不停地做著鬼臉。對於類似的嘲弄,克勞斯等人早已習慣--尤其是當他們走出同性戀圈,公然在大庭廣眾面前進行表演的時候。,"每當我們走上舞台,就會遭遇到特別是來自男性的疑惑的目光。"克勞斯說,"一聽到啦啦隊這個名字,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一群年輕、漂亮的少女。"

尚未實現融入

同性戀啦啦隊是對社會傳統觀念的挑釁?對於克勞斯來說,這完全是一種邊緣效應。現年41歲的克勞斯加入"柏林男孩"已經五年了,此前,他一直感到自己是一個異類,"這兒完全不同,讓人安全而且自在。"儘管當今社會對同性戀的接受度顯著提高,但麻煩事還是不少。"在這兒,我們可以大膽去愛,不必灰心喪氣。"克勞斯說,"也不必擔心對方不是同志。"

尋找伴侶只是一個方面。同性戀組織更大的意義在於一種社會後方力量的建立。德國同性戀協會的媒體發言人芩(Alexander Zinn)表示,"許多同性戀還是喜歡在自己的圈子裡活動。"儘管同性戀已經不再是社會的禁忌話題,"抵觸情緒依然普遍存在。"芩說,"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社會相對開明。但總體來講,還沒有實現同性戀的融入。"不少人時常在外部世界感到舉步維艱,因此寧願縮回到同行戀的大本營裡。"在那裡,他們更易找到一種歸屬感。"

從今年11月1日開始,德國即將開通TIMM同性戀電視台,其目標受眾群主要是男同性戀。台長盧卡斯(Frank Lukas)介紹說,以同性戀為主人公的情景喜劇將是節目內容之一,此外,風光片及男性時尚雜誌也在播出計劃之列。盧卡斯注重節目的品質,"色情片或者一些低俗的東西不是我們要播的內容。"

永不停止戰鬥

盧卡斯深知,TIMM面向的只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他說,"我們主要的節目時間是在晚八點一刻,初期觀眾預計有3萬人左右。"五年之後,收視人數有望增加到10萬。盧卡斯強調,TIMM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同性戀台","我們將為同性戀群體提供高品質的、有意思的電視節目。"與此同時,異性戀人群也會有興趣關注。"我們希望促進同性戀的社會融入,"TIMM台長稱,"並為年輕的同性戀者提供精神援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TIMM電台與"柏林男孩"可謂殊途同歸。他們向主流社會證明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克勞斯稱,同性戀能夠躋身社會舞台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在已有的成就上睡覺。"我們必須不斷地捍衛自己的地位,並為未來權益而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