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50610 Kirgistan Konflikt

2010年6月15日

吉爾吉斯斯坦的騷亂已經持續了數天。 據官方消息,已有170多人在這場騷亂中喪生。造成吉爾吉斯斯坦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原因是該國內部部族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而這些矛盾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https://p.dw.com/p/NrLo
吉國騷亂地區奧什圖片來源: AP

暴力衝突再次席捲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被推翻兩個月後,一場嚴重的暴力衝突浪潮再次席捲了這個國家。 自上周四以來,在該國第二大城市-靠近烏茲別克斯坦邊界的奧什市以及周圍地區多次發生激戰,吉爾吉斯多數民族和烏茲別克少數民族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也隨之暴露無遺。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安德烈雅斯‧施密茨(Andreas Schmitz)指出:

„吉爾吉斯族人對烏茲別克族人產生的妒 嫉心理導致了這場衝突不斷升級。吉爾吉斯族人普遍認為,烏茲別克族人在奧什地區得到了更多的好處。雖然烏茲別克族人在吉爾吉斯斯坦只佔人口15%,但是在國家南部地區並非如此。 在那裡,吉爾吉斯族人同烏茲別克族人在數量上幾乎相等。 而在前蘇聯時代末期,吉爾吉斯人不斷向南部移民,造成了自然資源不斷減少。不少吉爾吉斯族人認為,他們吃了虧。"

此次衝突爆發有其歷史原因

圍繞奧什市的地區以及吉爾吉斯斯坦南部費爾干納山谷一帶早就被視為爆發民族衝突的火藥桶 。這個同屬於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山谷地區人口稠密, 而當地的主要居民是烏茲別克族人。在這個農業地區裡生活的不少人都過著貧困的生活。當地的伊斯蘭意識十分濃厚。 而之所以說這個地區是引發衝突的導火索,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

„費爾干納山谷歷史上一直是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然而自上世紀20 年代, 30年代蘇聯人人為地在該地區劃定了邊界線。此後,當地眾多民族聚集的狀況變成了問題。 蘇聯人按照分而治之的原則,實際上是用刀槍強行分割了這個山谷地帶,並摧毀了過去形成的定居格局。 邊界劃分後那裡出現了不少飛地, 這給當地生活的老百姓造成了不少麻煩。"

俄羅斯可能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正是這種飛地的大量出現導致了1990年發生了烏茲別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的嚴重衝突。當年在所謂的奧什大屠殺中有大約300人喪生,最後由蘇聯軍隊出面才將衝突各方分開。 在最近的這場衝突中,吉爾吉斯斯坦過渡總統奧通巴耶娃也多次請求莫斯科方面提供幫助,以便能夠掌控局面。 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安德烈雅斯‧施密茨(Andreas Schmitz)對俄羅斯能否充當合適的調解人表示懷疑。她認為,俄羅斯在這場衝突中有自己的打算。

„有時俄羅斯會讓人感到,它似乎並不是單純為瞭解決問題在做努力, 俄羅斯似乎正在打自己的算盤,在想,如果出手相幫是否能在該地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然現在還不甚清楚俄羅斯方面究竟是怎麼想的,俄羅斯究竟抱有什麼目的。"

哈薩克斯坦擔任此次衝突的調解人也許更加合適

這位亞洲問題專家認為,另一個前蘇維埃共和國擔當調解吉爾吉斯斯坦衝突的角色更為合適。

„我認為目前擔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主席的哈薩克斯坦比較合適。哈薩克斯坦4月初曾經在吉爾吉斯斯坦過渡政府和總統巴基耶夫之間成功進行了調解。 最終巴基耶夫被允許流亡國外。我個人認為,哈薩克斯坦此次也可以作為調停方得到衝突各派的認可。"

安德烈雅斯‧施密茨(Andreas Schmitz)指出,雖然要徹底解決這場衝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目前必須採取各種手段盡快平息暴力衝突。

作者:Esther Broders/韓明芳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