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媒體:應以質變面對中國「變臉」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5月4日

連戰的「和平之旅」已經結束了,但是由此所帶來的「餘震」威力仍然巨大,這幾日台灣媒體都用了較多的版面對兩岸關係的前景以及台灣應該如何及時應對形勢的變化進行了討論:

https://p.dw.com/p/6bTX
台灣今後是泛紅還是泛藍?圖片來源: AP

台灣中時電子報發表題為「台灣質變,阿扁最後的機會」的文章說:「扁連宋出訪喊話,美方說兩岸情勢失控,中共送台大禮,台灣欲迎還拒,同志對阿扁炮聲隆隆,情勢顯示,台灣政局出現質變,對阿扁而言,最重要的一次歷史契機,已出現了,至於與斐(斐濟)建交一事,對台灣意義不大……"

文章接著評論說:「……兩岸關係與統獨對立的思維模式,已經由'量變'產生'質變'……質變的首要跡像是:台灣民意的轉變。即統獨思維中的二分法,此次完全失靈。……原本鮮明的統獨界線,甚至逐漸升高的台獨趨勢,反而在反分裂法與連戰訪問大陸後,變成中間路線,即維持現狀居於多數……質變跡象之二是:兩岸主動權的易手。原本在江澤民時代,中共一直處於被動,但此次以強硬著稱的胡錦濤,一方面通過反分裂法,一方面卻以『軟的更軟』的策略,端出大盤大盤的『胡蘿蔔』……而民進黨則仍用舊思維,卻找不到材料,顯得空洞無用,拿不出一個回應的政策。主動權易手,已成現實。質變跡象之三:台灣在野黨已經決定與執政黨走不同的兩岸道路,並且得到社會支持……兩岸政策上,在野黨無視於執政者的政策,反而採取對立。這在策略上,本來就是在野黨該有的立場。現在反而是民進黨不知該如何面對全新的在野政黨了……

然而,最大的質變,無疑是台灣的人心。以前誰會說:胡連會,胡宋會,胡扁會?誰如此說,一定被批為賣台、幻想、瘋子。但現在,所有兩岸領導人的會面,變成一般民眾認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整個人心期待的,是兩岸大和解,成為互助互利,而不是再搞對立衝突。當人心已變,整個大趨勢就已經離開民進黨的舊思維非常遠了……」文章結尾稱「對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分析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質變的現實,才能掌握大趨勢,這是該揚棄舊思維的時候了!」

而台灣的自由時報(liberty times)則刊登了一張彰化鄉親5月3日前往立法院議場前抗議的照片,並配文字說明說:「〔抗議者〕拉起寫著'可恥','連爺爺,您可以不回來了,留在北京當特首'的布條,抗議連戰在訪問中國時的談話矮化台灣國格尊嚴、違背台灣人民利益。」

該報的「新聞透視」欄目發表文章「中國設圈套,台灣莫往下跳」說:「中國對台攻勢一波接著一波……贈送熊貓,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擴大台灣農產品免稅項目,則是以利益為餌,從實質議題進攻。台灣應該反守為攻,要求中國在海基,海協兩會的架構下,協商上述議題。」

該報指出「尤其中國宣佈'十五項台灣水果進口免關稅',這項討好台灣農民的'大禮',不僅是將我國矮化成地方政府或港澳化,而且,由中國片面宣佈開放,變數相當大,未來中國也可以突然宣佈禁止,屆時國內水果產銷秩序將大亂,政府實在應謹慎思考……」

該報同時發表題為「變臉中國」的評論員文章稱:想到中國,許多台灣人就想到的前總理朱鎔基咬牙切齒地說'支持台灣,沒有一個好下場的',或是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代表沙祖康對著鏡頭高喊'誰理你們'。中國長期對台灣的敵視,讓許多台灣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多是負面的。中國長期僵硬的文攻武嚇,讓台灣很容易處理中國政策,只要'人家罵我,我罵他'制約反應就足夠應付了。

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中國看到不一樣的面孔,讓台灣人也像坐在老舍茶館看川劇變臉,一會兒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笑容可掬,一會兒是笨拙憨態的熊貓臉,一會是後宰門小學的樣板歡迎劇。不管喜不喜歡,中國正在改變面目,以多變的面孔蠱惑台灣,問題是習慣了刻板的中國面孔的台灣能適應中國的統戰新攻勢嗎?……」文章最後稱「中國熊貓來了,台灣水果說去了,金絲猴說要來,直航客貨機說要去了,過幾天,說不定奧運聖火也要來了。因應未來中國出招層出不窮,台灣的處理方式必須彈性迅速,而且必須有差別化的處理層次,以免措手不及,但是政府變臉的'十八套劇本'準備好了嗎?

蘋果日報發表評論說「連大器晚成,扁摸石過河」,文章稱:「連戰在大陸的表現,無論學識,氣度,機智,風趣都很不錯。大家覺得奇怪為什麼如此,如果在台灣大選時有這樣的表現,不是就當選了嗎?看來連戰是大器晚成,可惜為時已晚。……扁會說連宋訪中是『投石問路』,兩顆石頭去中國問路,意味著扁要『摸著石頭過河'嗎?」文章同時稱「扁加持宋破統戰陰謀」,並表示「目前和平是國家最高利益,不是台獨。由連宋去做民進黨不方便做的事,再由執政黨選擇性的取捨,主動權還是操在陳總統手中,不必氣餒。」

台灣中華日報發表題為「和平之旅體現國人期待」稱:「……在兩岸歷史轉折點上,連戰凜於『平治天下,當今天下,舍我其誰』,擎天一舉有如春雷驚蜇,將個人聲望推到最高點,更以短短的一周時間超越陳總統主政五年時光,突破政府所不能為,所不想為,開啟兩岸新史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