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海關係:一場複雜游戲還剛剛開始

葉宣2008年6月16日

上周中國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在北京重開協商會談,並簽署有關周末包機和大陸遊客赴台旅遊的協議。這是兩岸兩會在中斷9年後的首次對話,各地中文媒體予以高度評價,稱之為歷史性的會談,並對兩岸關係的改善寄予極大期望。這樣的期望是否現實?這次對話對台海關係的前景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德國科隆大學台灣問題專家哈爾伯艾森。

https://p.dw.com/p/EKP9
「重逢」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海協會和海基會此次會談簽署了有關周末包機和大陸遊客赴台旅遊的協議,這是不是這次會談最重要的成果?

哈爾伯艾森:會談最主要的成果是,雙方在中斷相當長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啟了對話。此外,這兩個協議為進一步的談判開了個頭,使 雙方觸及兩岸關係中更具難度的實質性問題成為可能,對話將向什麼方向發展,還有待觀察。

德國之聲:您認為哪些問題更有難度?

哈爾伯艾森:根本問題是確定台海兩岸的長期關係。現在達成的兩個協議只是一種謹慎的開放措施。尤其是包機的做法,如果我們看得遠一些的話,更是對台灣主體性的一種保護。因為如果包機的目的是將來實現定期直航,這就讓台商有可能把家人留在台灣,自己往返於大陸和台灣,而不是在大陸定居。

德國之聲:海協會和海基會在會談中還談到了在台北和北京互設辦事機構。台灣和海外媒體對這一規劃十分重視。您認為這是一個關鍵的步驟嗎?

哈爾伯艾森:據我掌握的訊息,目前這一規劃的具體內容還不是很清楚。這兩個民間或半官方的組織能互設代表機構當然是個進步。但目前看來,辦事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方便旅遊者的往來,而並非具有完整功能的代表機構,也不是台海之間建立的第一條溝通渠道。儘管有種種矛盾和緊張氣氛,這樣的渠道在陳水扁政府和北京之間仍然存在,而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德國之聲:人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台海之間能否建立定期協商會談的機制,您認為雙方離這一目標還有多遠?

哈爾伯艾森:現在雙方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真正複雜困難的問題還在後面。雙方現在做的,是通往建立互信的第一個步驟。迄今為止,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還缺乏相互信任,在某些方面甚至連理解都談不上。現在通過對話和互動交往就是為了建立這樣的互信。

德國之聲: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確缺乏信任。在江丙坤來大陸之前就有人擔心他會對北京做出太大讓步,要求他不要丟掉台灣的尊嚴。江丙坤這次有沒有讓台灣人失望?

哈爾伯艾森:這要看是哪一部份台灣人。從今年一月的立委選舉到三月的總統大選,並沒有改變台灣人對兩岸問題的基本立場。仍有很大一部分台灣人對大陸抱批評態度,他們大多是民進黨的選民。我們不能忘記,民進黨的支持率仍在40%以上,這一部分人是不容忽視的,他們對復談,對兩岸關係的接近持疑慮甚至拒絕的態度。所以兩岸之間任何進一步接近的舉措,台灣民眾,尤其是民進黨的支持者都會密切注視。

德國之聲:您認為兩岸相互接近的前景如何?

哈爾伯艾森:我目前對此並不樂觀。上周會談的結果無關主權,只是解決了一些技術性問題。關鍵還要看北京是否願意做出進一步妥協。不久前我在中國大陸參加了一個會議,有一些國台辦的官員出席,按他們的話說,大陸方面已經表明了最大的可能性,已經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不過,由北京政治領導層的兩位重要人物出任國台辦主任和海協會主席,至少顯示了一定的靈活態度,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只要看一看中國在與台灣恢復對話的同時,加大對華盛頓的壓力,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就不難發現,一場複雜艱難的游戲才剛剛開始,其結果還難以預料。

德國之聲: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不久前在一次報告中說,他認為台灣將在20到30年的時間裡完成同大陸的統一。您也許不同意這種說法。

哈爾伯艾森:這樣的預測完全不能讓我信服。馬英九本人就曾說過,他們這一輩人無法經歷兩岸的統一。此外,儘管台灣很大一部分民眾希望緩和與大陸的關係,但只要中國不實現民主,不能證明大陸的政治和社會能長期保持穩定,台灣人就不會自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因此任何對統一的預測和時間表都是缺乏依據和為時過早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