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海緊張局勢之下 中日韓舉行峰會

Martin Fritz
2024年5月26日

中日韓三國舉行了四年以來的第一次首腦會晤。東道主韓國總統尹錫悅周日將先期分別會晤中國總理李強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將就地區合作展開共同會談。

https://p.dw.com/p/4gI4h
Fahnen Südkorea China
圖片來源: Geisser/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午網)三方會談後,中日韓三國將就六個領域的合作事宜發表聯合聲明,其中包括經貿、科技、健康保健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韓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金泰孝在首爾表示:「此次峰會將成為中日韓三方合作體制全面恢復和正常化的一個轉折,它將為惠及三國人民的前瞻性務實合作提供動力。」 金泰孝表示,台灣問題不會對本次峰會產生任何影響。此前,中國曾就日韓議員出席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儀式提出強烈批評。

國際局勢已發生了變化

上一次中日韓三國峰會於2019年12月在中國城市成都舉行,當時與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稍後遇刺身亡,時任中國總理的李克強後來也因病離世,當時的韓國總統文在寅目前也已卸任。然而,不僅與會首腦換了人,國際形勢也同上一次大不相同。北京對俄結盟、對台威嚇的行為,令日韓兩國對中國的霸權努力提高了警惕。有鑑於此,日韓兩國已經擱置了就強制勞工賠償問題產生的爭執,並強化了同美國一道構築安全架構以強化對中國進行軍事阻遏的努力。

韓美不斷加強軍事合作,圖為2022年釜山海域舉行的一次美韓聯合軍演。
韓美不斷加強軍事合作,圖為2022年釜山海域舉行的一次美韓聯合軍演。圖片來源: Mc3 Gray Gibson/US Navy/ZUMA Wire/IMAGO

東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專家馬斯勞(Sebastian Maslow)表示:「日美韓三國正在執行共同的地緣政治戰略。他們的目標集中在印太區域,這裡是同中國競爭的焦點所在。」他表示,此次首爾舉行的中日韓峰會發出的一個訊號就是,這一地緣政治新格局已經引起了北京的擔憂。來自德國的政治學者馬斯勞表示:「此次峰會只能這樣解讀,即北京要嘗試給日美韓三國安全合作的活力施加一些阻力。」

峰會只是表象

日本媒體《日經新聞》此前報導稱,作為三方峰會的輪值東道主,韓國曾多次就確定峰會日期向中國提出建議,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遭到北京的拒絕,中日韓三方峰會本應每年舉行一次。中國方面一直對日韓兩國在安全政策上靠攏美國的做法感到不滿,而此次允諾出席峰會,則是為了給日韓同美國的安全合作增加羈絆。

去年11月26日,中日韓外長在釜山舉行會晤。
去年11月26日,中日韓外長在釜山舉行會晤。圖片來源: Ahn Young-joon/AFP

去年十一月,北京曾同意出席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但由於今年四月韓國舉行議會選舉,中方不希望通過峰會給尹錫悅總統加分,稍後又由於台灣總統賴清德的就職典禮,峰會日期只得一拖再拖。

大衞營之後 中方改變了思路

北京改變對日韓立場的原因之一,是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對北京的施壓一概置之不理,同其前任文在寅的溫柔對華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去年八月,美日韓三國首腦在大衞營舉行歷史性的峰會,也為北京敲響了警鐘。

去年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首腦在大衞營舉行歷史性峰會。
去年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首腦在大衞營舉行歷史性峰會。圖片來源: Andrew Harnik/AP/dpa/picture alliance

不過,日韓兩國也有充分理由同中國進行高層接觸。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和日本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同中國密切的經貿關係和安全政策利益之間,日韓兩國必須找到均衡。

除此之外,東京和首爾都對北韓的軍備擴張感到憂慮,而同俄羅斯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之後,平壤變得更加自信。而作為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平壤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馬斯勞表示:「我認為,峰會期間,日韓兩國將會提及中俄以及中朝關係,並敦促北京在解決上述安全危機方面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