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可以質疑這次反傾銷手段」

採訪記者李魚2006年4月6日

歐盟委員會3月23日做出決定,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皮鞋加以懲罰性關稅,這一決定於4月7日生效。生效後,中國進口鞋將到今年9月中旬前逐步受到19.4%的關稅懲罰,越南進口鞋為16.8%。歐盟內部對這一舉措存有很大爭議,大部分成員國是持反對意見的,只有老牌鞋類生產國如西班牙、義大利和新入歐盟的波蘭支持對中國的制裁措施。

https://p.dw.com/p/8EK7
寧波的一家鞋廠圖片來源: dpa

代表歐洲鞋業100家企業的歐洲鞋類進口及零售商協會(European Footwear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and Retailchains, FAIR)總經理菲利普斯(Verrips)激烈抨擊了歐盟委員會的決定,他說,歐盟25個成員國中有22個反對歐盟針對中國和越南的反傾銷手段。它不僅有損於歐洲消費者和歐洲貿易,同時還損害了歐盟的形象。菲利普斯認為,歐盟的決定根本談不上是什麼民主決定,它將最終有損於公正競爭的貿易原則。FAIR代表了9萬行業職工的利益。

在是否向中國及越南進口鞋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上,歐盟曾作了12個月的追蹤調查。在這期間,歐盟從越南進口了1億2000萬雙鞋,從中國進口進口了9500萬雙。這些鞋佔歐盟國家同期銷售鞋量的8%。歐盟認為證據確鑿,中越兩國國家為製鞋業提供了非法補貼,導致鞋產品價格人為低廉,已形成非公正貿易競爭,給歐洲鞋業帶來損失。

歐盟決定公佈前夕,一份由Prognos AG進行的調查結果公佈。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中國和越南採取制裁性關稅的手段,可能導致歐洲零售商以及相鄰領域如運輸行業和進口商至少1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因為歐洲鞋業將中國和越南是作為采買市場的。Prognos AG總結道,「符合現代精神,正在不斷增長的製鞋工業,卻受制於純生產廠家而受到利益上的侵害,原因僅僅是這些生產廠家多年來沒有對全球化帶來的競爭挑戰作必要的回應。這一點,不論如何是說不通的。」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歐盟制裁性決定生效前,電話採訪了德國工業協會(BDI)外貿局主管反傾銷問題的威廉姆斯先生(Willems)。


德國之聲:
在歐洲委員會做出決定,對中國出口皮鞋徵收最多約20%的制裁性關稅的問題上,是否真的有令人信服的傾銷現象存在?中國民間已組織募捐,他們計劃委託歐洲著名研究所對該案另作評定。

威廉姆斯:
一般來說,歐盟委員會在做出決定之前,總是做非常嚴謹周密的調查工作,然後他們做出判斷,這裡牽涉的是否是傾銷現象,如果是,採取怎樣的處罰措施,處罰關稅應定在怎樣的高度。委員會對此的解釋也是非常謹慎和周密。

但對非公正競爭實施處罰措施的目的,並不是要扼殺中國存在的競爭優勢。中國的勞動力便宜,可以比歐洲更廉價地生產鞋類。只是反傾銷措施打擊的是比自然廉價更便宜出售商品的非公正行為,這便是扭曲競爭的行為,它人為傷害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鞋類生產。


德國之聲:
中國批評歐洲方面實施的是保護主義措施。可以理解來自中方的批評嗎?

威廉姆斯:
從某種角度看,人們可以質疑這次反傾銷手段。這次對鞋類的反傾銷制裁同以往的制裁手段有很大不同。而這些不同之處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

首先,本次制裁性關稅不是一次性提到20%,而是階段性從4%開始,漸漸升高。這是很少見的。一般情況下,先證實傾銷現象,然後論證給本地相關領域帶來的損失,鑑於損失的大小,決定製裁關稅的高低。本次的做法有悖於任何以往的慣例。因此有深思的必要。

另外,制裁的鞋類中不含高級運動鞋和幼兒鞋。這也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疑問。如果高級運動鞋還可以說沒有給歐洲鞋廠造成損失的話,因為在中國生產此類鞋的大半是歐美企業,但為什麼將幼兒鞋從制裁鞋類中刪除,就顯得非常牽強了,歐盟委員會明明在這裡也證實了有傾銷現象的存在。


德國之聲:
在此次歐盟反傾銷案例中,人們能夠嗅出一點歐洲的保護主義正在抬頭?

威廉姆斯:
德國工業協會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不感興趣,相反,它很注重同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兩年以來,對德國外貿工業而言,中國所處的地位已超過了日本,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不過,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同中國有著這樣密切的經濟交往,這些國家會因中國的經濟成就而產生受到威脅的感覺。德國工業即便在競爭中受到來自中國和亞洲的壓力,但壓力的程度和廣度仍在有限範圍。

德國之聲:
如果說歐盟同中國處於一種夥伴關係的話,那麼夥伴之間可以相互懲罰嗎?

威廉姆斯:
說制裁不正當競爭手段可能是一種更為精確的表述。反過來可以說,對於夥伴,不可採取非正當競爭手段。因果關係是這樣的,中國產品因傾銷的原因,損害了歐洲商品的利益。

德國之聲:
歐盟會不會在今後擴大反傾銷手段?

威廉姆斯:
中國是歐美反傾銷政策瞄準的對象。大部分歐美傾銷案子都涉及中國產品。中國的出口量很大,價格低廉,進口國將很自然地產生警覺,調查產品價格是否合理。因此很難排除今後對中國出口產品增加反傾銷制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