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只要富親戚打開錢袋

2011年6月30日

德中首次政府磋商為德國經濟界帶來了億萬元的訂單,簽署的合同價值超過一百億歐元,而政治話題則無足輕重。

https://p.dw.com/p/11mEw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比勒菲爾德的《威斯特法倫新報》寫道:

"過去美國是富有大叔的象徵,它向舊大陸分發大包的物質好處。但最近五十年,世界發生了徹底變化。今天美國在努力防止國家破產,它的最大債權國是中國。今天,富有的親戚顯然來自中國。"

《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人的錢袋看來永不枯竭,這一狀況導致了歐盟沒有統一的對華政策:

"每個國家都想盡可能多地出售飛機、汽車、鐵路或電站,它們都看準了這個龐大無比的市場。溫家寶知道,他和他的國家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沒有必要做出讓步。他在柏林冷靜地指出,歐元堅挺同樣符合中國的利益,所以中國要伸出'援助之手'。"

捎帶談一談人權

杜塞道夫的《萊茵郵報》覺得德中政府會晤就像一個"巴扎集市,只不過這個集市上沒有討價還價一說":

"中國人帶來了已經填寫完畢的訂單,當然也帶來了一本支票。西方的政界人士和經濟界代表象比賽一樣,對這些肥碩的訂單喜形於色,其間只是不好意思地'捎帶談一談'人權問題。首次德中政府會晤也同樣崇奉這種儀式。"

《法蘭克福匯報》也注意到,"經濟合作不斷增強,同時對中國政治狀況的批評正在消退,這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

"在這場高聲齊唱'巨大中國市場的經濟機遇'的大合唱中,棘手的人權話題幾乎完全消失。對中國的依賴性越大、北京對其事情越有把握,批評的聲音就越小。"

在刀刃上跳舞

《漢堡晚報》把德國政府的路線比作"在剃須刀的刀刃上跳舞":

"世界出口亞軍德國不能放棄與世界出口冠軍中國的貿易,象這次在柏林成功舉行的峰會對我們大家都有利。正是鑑於德國的歷史,德國不能不提醒中國尊重人權。與德國睡在同一張床上這個夥伴畢竟也是處決人犯的冠軍,它也任意綁架和監禁艾未未這樣的批評家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等人士。"

《奧得河邊區日報》認為,"目前還不能期望中國出現決定性的政治變化。雖然作為指導思想的共產主義已經死去,但共產黨必要時會用一切手段護衛其權力要求。所以,最多只會出現開放與壓制定期交替的狀況,但路線想必不會發生持久的轉變。"

編譯:匯文

責編:樂然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