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受美國禁令影響 華為也將退出歐洲市場?

2022年11月28日

美國聯盟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針對華為和中興等中國產通訊及監控產品在美國的進口和銷售禁令。雖然這一禁令只對美國有效,但上述企業的歐洲業務也必將受到影響。

https://p.dw.com/p/4KC79
Standbild Dokumentation | KW1 | Weltmacht Huawei
圖片來源: Lagardere

(德國之聲中文網)網路媒體Politico此前報導稱,美國發布的禁令將使上述中國公司的歐洲戰略失去意義。除少數幾個歐洲國家仍願意同華為合作之外,大多數歐洲國家此前就已開始將華為視為安全風險。

過去幾年來,歐洲各國一直在討論是否應允許中國企業進入極為敏感的通訊設施建設。不過,迄今為止,歐洲人並未能像美國那樣就全面禁止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產品達成共識。但華為在歐洲發展業務的可能性仍然受到了廣泛限制。

德國商會外貿業務負責人特裡爾(Volker Trier)表示,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仍在繼續惡化,這對面向出口的德國經濟極為不利。特裡爾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美國對華為發布的禁令,將使美國經濟區和中國經濟區進一步脫鉤,「對於活躍在美國市場上的德國企業來說,如果他們的產品中有華為技術,那他們就要採取措施,以避免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

上一屆德國政府未能就全面禁止華為進入德國5G網建設達成共識。
上一屆德國政府未能就全面禁止華為進入德國5G網建設達成共識。圖片來源: Boris Roesller/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的發言人拒絕對美國政府的禁令發表評論,而只是說:「對於進口禁令的問題,應由歐盟層面來回答。」這位女發言人也拒絕就這項禁令對德國企業的可能影響做出猜測。

毫無疑問,美國對華為等產品的進口禁令也在歐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過去幾年來,美國曾不斷向德國等歐洲盟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在5G網路建設中不要採用華為技術。但美國的努力在德國收效有限。上一屆政府任期內,由基民盟掌控的德國總理府拒絕了全面禁止華為技術的動議,而只是在通訊安全法中加入了一系列審核機制,試圖以此避免敏感數據流向中國。

除了來自華盛頓的壓力之外,俄烏戰爭的爆發也使華為等中國通訊企業在歐洲開展業務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歐洲正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中國公司的價格優勢已經不再是歐洲夥伴關注的重點。

 

(Politico, FAZ)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