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取消外資股比制:車輪遲到猶滾滾

李魚
2018年4月18日

同美國的貿易爭端正在繼續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宣佈從今年起分步驟地開放汽車市場,逐步取消外資股比制度。德國汽車專家表示,對汽車產業而言,此舉意義重大。

https://p.dw.com/p/2wG8p
Bildergalerie China Deutschland Geschichte Wirtschaft VW in Schanghai
上海大眾是最早的德中合資企業之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三(4月18日),中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召開記者會時表示,目前中國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製造業已基本開放,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全面開放的內容是,"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對這一新規可以作以下簡單的解讀:從今年起,外國投資者在電動汽車以及混合發動汽車領域入股不再受到上限的約束;對運輸車輛和小轎車而言,取消入股限制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也就是在2022年全部限制都必須取消。

製造業市場的准入以及盜竊智力產權問題一直是西方批評中國的兩大要點,川普向中國出口產品課征懲罰性關稅也是拿它們說事。現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迅速開放對國際電動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個特別利好的消息。埃森-杜伊斯堡大學汽車工業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foeffer)說,這些企業,比如生產電動車的美國廠商特斯拉,便可以在中國不受合資企業束縛,按照自己的企業戰略進行獨立的生產和經營。因此,"對汽車企業而言,這是邁向未來的一大步。"

保護自己的工業,並不全錯

自1994年以來,外國汽車生產商在中國不能獨資建廠,而只能同當地夥伴建立合資公司,且外國公司在此佔有的股份不得超過50%。德國政府一直批評中國的市場準入政策"不公平"。不過,杜登霍夫認為經濟學中有"不成熟工業"這一術語,指的就是使用經濟政策以及關稅或者合資企業等措施保護本土工業。"中國曾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味地進口高品質產品,而在本國還沒有能力生產高品質產品,那麼整個產業就會消失。由此可見,這是一把雙刃劍,一個國家總想保護自己的工業,讓它先建立起來。但一旦建立起來,它理應獨立自主的存在。"

杜登霍夫對中國迄今實施的對本土汽車工業的保護政策表示可以部分理解,"也許可以更早地放開。但中國二十年來取得的成就非同一般,世界上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增長得如此穩健與迅速。由此,中國政府迄今的政策不可能是全盤錯誤的。"

China - Tesla S
特斯拉很想在上海獨資辦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u Hong

提高國內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有人說,中國的新規出台得太晚了。杜登霍夫則認為,現在不是爭吵是晚了3年或是晚了5年的時候。"重要的是,新規出台了,大家要考慮應怎樣行動起來。"事實是,通過保護措施,中國汽車產業現在有能力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提高了競爭力。2017年中國品牌的轎車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已達近44%。在電動汽車領域,德國的一份最新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和挪威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今年1季度,中國電動車銷售量為14萬2445輛,佔總新車銷售量的2%。

杜登霍夫表示,新規有助於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這將是一個篩選淘汰的過程。許多中國國企用通行的標準看並不是工業,而是國家行政部門,業務基本都是可靠的,沒有風險。而今後,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汽車工業自身的競爭力也得到提高,因為國企必須學習自行研發汽車以及產品經銷,否則在一個合資企業中,它們永遠無法自立。這一過程不會簡單。

外國汽車研發和技術將進入中國

外資股比規定不復存在後,受惠的不僅將是有意在上海建立獨資工廠的特斯拉,來自德國的包括大眾汽車、寶馬以及戴姆勒等在中國都有著不菲的業績,根據德國機械製造業行業協會的數字,德國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20%。由於外國汽車公司今後可以執行自己的發展路線,而不是處處必須同合作夥伴協商,因此杜登霍夫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外國汽車公司把研發和技術帶進中國。"迄今的情況是,大家都十分謹慎,現在新的機會來了,可以進行更多投資,不僅在生產領域,也將包括研發。"

Ferdinand Dudenhöffer
杜登霍夫:中國政府迄今的政策不可能是全盤錯誤的圖片來源: Imago/J. Schwarz

不過,專家認為,德國在華汽車製造業不會立刻建獨資工廠。原因之一是他們目前合作得不錯,而這些合作不會短時間內停止。合作會繼續下去,但不排除今後會有中國企業完全被德企收購或者德企協商後提高股份。如果再建廠,它們可能會建立自己的獨資工廠。

中國政府解除對外資股比限制的決定來得並不突然。幾天前在博鰲論壇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中國經濟將對外資繼續開放的承諾。他在講話中提到汽車產業的開放。此前大陸媒體也曾有報導,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未來國家將在部分領域逐步放寬甚至取消股比限制,同時還會全面放開製造業。此外,對於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會進行調整縮減,2018年及今後幾年會逐步放寬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