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專制如何"停火"?
2014年8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溫和及建制派人士,發表"尋求共識,實現特首普選"的聯署聲明,呼籲各陣營"停火",營造"平心靜氣"的氣氛,回歸理性討論政改方案。時評作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同一天,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長篇講話,對政改、對白皮書的荒謬言辭,語調強硬,全無"平心靜氣"商討的餘地。而回顧自去年喬曉陽在深圳談話以來,儘管有溫和民主人士提出一些自以為中央較可接受的政改方案,但中央各要員的談話從來沒有一絲表示假普選方案有任何改動的意思。
張曉明說,不能留有與中央對抗的權力空間,"哪怕只是縫隙"。李怡認為,任何香港市民的真正民主授權,都是可能削減中央權力的"縫隙"。一年多的發展,一切證據都顯示中央沒有給香港民主派理性討論的空間。一個絕對權力對於小小放權都視為要它的命根。
官員和警察能否簽名"反佔中"?
香港正在進行"反佔中"活動,特首梁振英帶頭"適當時候簽名",包括司長正副局長政治助理在內的問責官員,爭相表態。知名媒體人吳志森在《明報》發表評論說,除了簽名的水分問題,官員和警察參與反佔中簽名引發的問題,更應引起關注。
吳志森認為,有理由相信,梁振英曾經在內部大力動員,"人人過關"。官員參與跟政府同一立場的政治活動,無可厚非,但是不宜聲明"以個人身份參加"。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休班警員簽名反佔中。警員是否違反政治中立原則?吳志森說,香港《警察通例》清楚寫明:"警務人員應經常避免參與任何足以影響其公正執行職務的活動","或任何活動可能使市民誤會會影響其公正執行職務的活動"。無論簽名或遊行,同樣影響公眾觀感,懷疑警察是否能維持政治中立。警察就爭議的政治事件明確表態,無可避免會影響他們的執法品質和政治中立。
台灣應該承擔更多人權責任
"六四"運動學生領袖王丹因病請求台灣政府簡化赴台手續,引起爭論。台灣作家平路在《自由時報》發表文章說,整起事件的回響中,許多論點令人不安。
不安之一在於,以台灣"黑名單"的漫長歷史,許多民主前輩有家歸不得,許多家庭承受離散的苦難,對"無國籍人士"的處境,台灣人民本來應該格外理解,但很多人在討論王丹的請求時缺乏同理心。
平路認為,王丹等民運人士選擇做"無國籍人士",固然有其宣示意義,代價卻極高。她引用余英時的話說,"黨"高於一切的地方,護照不是公民的權利,而是政府控制人民的手段。對甘願成為"無國籍人士"的王丹,他所追尋的價值包括民主、人權,包括每位公民追求幸福的基本尊嚴。
平路建議台灣移民署修改入境法規,對政治理由而處境艱難的"無國籍人士",但凡申請入境,每一位的個別情況皆應該以人權的角度從寬考慮。這已屬於許多民主國家的進步價值。
"美國不能把航母技術教給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最近向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上將表示,希望美方能允許被指派到新航母上的中國軍人,登上美國航母學習維護和操作的規程。美國海軍學會(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前負責人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en)《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美國不能把航母技術教給中國。
科恩說,目前北京對其鄰國的態度越來越強橫,亞洲的局勢也變得愈發緊張,在這種局面下,美國不應該做出可能會增強中國軍隊實力的舉動。
科恩認為,對華盛頓而言,與即將成為超級大國的中國建立更好的關係肯定很有吸引力,尤其是考慮到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目前正在升溫。但是,這條理由並不足以讓美國向中國分享自己苦心積累的航母維護經驗。
摘編:張平
責編:樂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