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能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找到平衡嗎?

Murali Krishnan
2022年3月2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印度一直試圖的外交場上走鋼絲。新德里極力避免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https://p.dw.com/p/47tjA
Wladimir Putin trifft Narendra Modi
普丁2021年12月訪問印度和莫迪會面圖片來源: Manish Swarup/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烏克蘭戰事的加劇,印度已經陷入兩難境地。新德里正在努力維持其在莫斯科和西方之間的傳統平衡。儘管俄羅斯因日益受到其它國家的孤立,印度仍試圖避免在這場衝突中選邊站。新德里迄今沒有批評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行為。

"我們在這一地區有朋友和股票"

在上周的聯合國安理會,印度對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議投了棄權票,因此得到了莫斯科的贊許。在安理會提議的就目前危機召開聯大特別全體會議的表決中,印度再次投了棄權票。

在上周末的一次吹風會上,印度外交秘書斯林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表示,交戰雙方進行對話是唯一的出路。"我們同參與各方都有溝通。我們的總理已同俄羅斯和烏克蘭總統通話。我們本質上是一個在該地區有直接利益的國家。"他補充說:"我們在這一地區有朋友和股票。"

Ukraine-Konflikt - UN-Sicherheitsrat
安理會就烏克蘭衝突表決,印度和中國投票棄權圖片來源: John Minchill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戰略矛盾

印度有可能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沿著這條戰略矛盾的路線走下去。"我想,印度的立場可以清晰地從我們對安理會第一次表決棄權的解釋中反映出來",印度前外交官瓦德瓦(Deepa Wadhwa)對德國之聲說。

印度的立場源於該國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關切、尚未解決的邊界紛爭以及其與兩個北方鄰國之間問題重重的關係。 "印度傾向於俄羅斯的微妙立場是有可以理解的原因的。一個具有侵略性的俄羅斯對美國和西方是一個問題,對印度不是。北約的擴張是俄羅斯的問題,不是印度的,印度的問題是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問題專家雅各布(Happymon Jacob)對德國之聲分析說。

他指出,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的式微和中國作為另一極的崛起對印度構成了史無前例的挑戰。而在這種背景下,讓俄羅斯站在新德里一邊是至關重要的。

地緣政治緊張 歐洲國家揮別俄羅斯天然氣

國防和能源領域聯繫密切

印度和俄羅斯傳統上就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可以回溯到冷戰初期。當時印度倒向蘇聯,而巴基斯坦則投入西方陣營。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軍事裝備、零件和技術供應方。據印度報紙《商業標準》報導,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印度國防採購的近50%來自俄羅斯。

比如,俄羅斯的T-90坦克是印度軍隊的主要坦克型號,而俄羅斯的米格和蘇霍伊戰鬥機在印度空軍的裝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來,印度還開始從俄羅斯引進S-400導彈防禦系統,並在受到美國制裁威脅的情況下,於2018年同意購買價值50億美元的該反導系統。

"印度近年來開始致力於使軍備來源多樣化,美國、以色列和法國稱為主要的新夥伴。儘管如此,我們60%的國防裝備仍來自俄羅斯。俄羅斯是國防和能源領域的一個戰略夥伴。"印度前駐美外交官山卡爾(Meera Shankar)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認識到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俄羅斯對北約擴張至其家門口的合理關切被忽視,避免衝突的機會沒有被利用。"

印度還是俄羅斯石油的一大消費方。雙邊年貿易額約為90億美元,印度向俄羅斯出口的比重遠低於進口,商品包括醫藥產品、茶葉、咖啡等。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去年曾會晤商談兩國的國防和貿易關係,並簽署了一份擴展軍事技術和能源合作的協議。

以往,俄羅斯也一再對聯合國譴責新德里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所作所為的決議投否決票。

Polen Medyka Grenze zu Ukraine | Flüchtende aus Asien
印度上個月開始撤離在烏克蘭的僑民圖片來源: Arafatul Islam/DW

先撤離僑民

除了對印度經濟和貿易帶來的後果,目前的衝突直接影響到在烏克蘭的數萬印度公民。烏克蘭有超過2萬名印度留學生,主要在醫學和工程技術專業,佔該國國際學生總數的24%。

上個月,印度從烏克蘭撤離了約4000名印度人。據印度外交部的數據,仍有16000名印度人滯留在烏克蘭。

儘管來自西方和壓力不斷加大,印度官員和外交政策專家還是認為,新德里政府應該走一條務實的道路,避免倉促作決定。眼下當務之急是盡快從交戰地區撤離印度僑民,停止敵對行動和恢復雙方的對話。

印度前駐俄羅斯大使法爾馬(D B Venkatesh Varma)認為,在這場不斷演變的危機中,印度選擇了一種審慎的平衡立場。"歐洲的安全面臨威脅。要做出外交艱難抉擇的是他們那一邊,而不是(我們)這一邊。"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