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保護氣候有新招

2010年11月9日

除中國以外,印度是亞洲發展最快的經濟大國,而這也給環境帶來了嚴重後果。但印度人在保護氣候方面也頗有作為,甚至超過某些工業國家。 除中國以外,印度是亞洲發展最快的經濟大國,而這也給環境帶來了嚴重後果。但印度人在保護氣候方面也頗有作為,甚至超過某些工業國家。

https://p.dw.com/p/Q2Jn
颶風「愛拉」過後的印度布班內斯瓦村圖片來源: AP

2009年5月,颶風「愛拉」(Aila)肆虐恆河三角洲,數米高的浪潮掩沒了許多島嶼,房屋和農田被摧毀,300人喪生,20萬人背井離鄉,成為氣候難民。雖然熱帶風暴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並不罕見,但是,這場颶風卻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以往從未在五月出現過這樣的風暴。

「愛拉」的出現,再一次證明了恆河三角洲是亞洲氣候變化的焦點。那些在歐洲和北美國家還僅僅是開會討論的話題,在這裡早就成為了現實:測量數據表明,暴潮、乾旱和洪災等極端氣候,在印度連年增加。



破壞性後果指日可待

Bangladesch nach dem Zyklon Aila Flash-Galerie
流落他鄉的一家人圖片來源: DW

專家估計,氣候變化可能給印度帶來可怕後果。根據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威廉•科萊恩(William Cline)計算,由於地球變暖,到2080年印度的糧食收成將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科萊恩在該研究所的網頁上寫道,地球上沒有哪個地區會遭受如此大的災害。

然而,相比之下,印度對地球變暖應負的責任較小。作為人口超過10億的世界第七大國,它的溫室氣體排放狀況與美國或中國相比尚屬良好。其原因當然也在於印度仍然普遍貧困。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Jairam Ramesh)曾經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排放溫室氣體是為了生存,而美國的排放是為了過奢侈的生活。」

綠色和平: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的榜樣


儘管如此,印度人也早已認識到,如果不想成為氣候變化的犧牲品,就必須參與阻止氣候變化的鬥爭。德國綠色和平組織國際氣候政策負責人馬丁•凱澤(Martin Kaiser)指出,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活躍,他們很早就看到,對本國經濟來說,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巨大的增長市場,並抓住了時機。凱澤認為:「這種做法非常好,因為恰恰是由新興工業國家對這項新技術進行投資和推廣,要比工業大國借此謀利更加令人信服。就此而言,印度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榜樣,但願這些國家很快會迎頭趕上。」


Windpark am Kap Comorin in Tamil Nadu
印度正在修建的風力發電站圖片來源: GTZ / Jörg Böthling

印度目前擁有1700兆瓦的風力發電產能,是世界上第五大風力發電國。專家們估計,到2030年,風能將覆蓋印度15%的能源需求。

在大型工業企業的能耗方面,印度力求避免重蹈發達工業國家的覆輒。印度法律規定大型企業必須設立「能源經理」崗位,由他們找出和設法解決企業能源效率上的弱點,並向印度監管部門報告所在企業的能耗狀況。

大量採用微型太陽能裝置

位於恆河三角洲孫德爾本斯紅樹林區的島嶼也遭到了颶風「愛拉」的嚴重破壞,這裡的居民大都生活貧困,然而,他們也通過利用太陽能發電,為阻止地球變暖出力。他們使用微型太陽能裝置發電,雖然發電量往往只能供應幾只節能電燈以及一台收音機或者電視機,但可以積少成多。據印度太陽能裝置製造商「Geetanjali Solar Enterprise」稱,孫德爾本斯地區450萬居民中,已經有一半擁有這種微型太陽能裝置,遠遠超過歐洲和美國的大城市。在那裡,目前氣候變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還沒有像在恆河三角洲那樣嚴重。



作者:Martin Schrad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