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調改革問題連連

2012年8月19日

十年前,德國開始參與博洛尼亞改革。改革旨在為歐洲學生提供更多靈活性,統一歐洲各國學歷制度,使學生能夠自由在歐洲範圍內求學深造。然而改革卻給德國帶來了諸多問題。

https://p.dw.com/p/15qSi
圖片來源: Fotolia

近日,在波昂大學的圖書館裡總是見不到施雷克(Alexander Schreck)的身影。平時的他會一整天坐在這裡,不是為了喝咖啡或者跟同學聊天,而是為了學習。他表示:"我在這種有規律的噪音環境下學習效率最高。"而現在正值暑假,施雷克終於有機會可以休息一下。

這位正處在研究生第二學期的經濟學學生平時一天在圖書館呆至少八個小時溫習功課。這意味著他所有的時間都在看書或上課。而他的假期則被安排了實習和工作。這是自2002年8月15日博洛尼亞改革(Bolognareform)開始至今整整十年後,典型的德國大學生生活。在如今本科與研究生的嚴苛體制下,學生基本沒有時間見朋友,運動或者做其他愛好。

出國交流成為難事

對學生來說,出國交流變得異常困難。"如果有人在國外修了一門課,想要把它轉換成國內的學分,就會遇到一些困難",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負責人兼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溫特曼特爾(Margret Wintermantel)批評道。而這些恰恰不應該在教育改革下發生。

Doktorhut mit Diplom
圖片來源: Fotolia/Gina Sanders

如今,僅有五分之一的大學本科生出國交換。溫特曼特爾認為,該比例應該通過改革提升至50%。然而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實現。儘管期間有47個國家簽署了博洛尼亞協議,然後並沒有因此形成所謂的"歐洲大學一體化"。雖然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設有本科和研究生學制,但各學校之間的學制章程以及學分標準等均有很大差異。

越來越多的輟學者

就學生出國交流方面,溫特曼特爾的接班人希普勒(Horst Hippler)也不認為改革帶來了積極的效果。他在公開場合中指責道,新的教育體系並沒有讓學生在出國交流方面得到便利。相反地,教育部長沙范(Annette Schavan)卻讚揚該博洛尼亞協議是"歐洲成功史上的一個典範"。她指出,該項改革促進了靈活性並且降低了學生輟學率。

對此,教育研究專家表示異議。高等教育訊息系統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表明,35%的本科生中途輟學,比2010年增長三個百分點。相較之下,德國舊學制下的學生輟學率僅為24%。學生服務機構的秘書長海德(Achim Meyer auf der Heyde)認為,輟學率升高的原因在於學生壓力過大。

博洛尼亞協議給學生帶來疲乏綜合症

"博洛尼亞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尋求咨詢幫助",海德表示。他同時要求投入更多資金來對學生提供社會幫助。據一項內部調查顯示,學生服務機構中83%負責心理咨詢的員工表示,現在的學生比以往心理壓力更大。

Symbolbild Pause
圖片來源: Fotolia/Janina Dierks

該調查的負責人利博爾德(Doreen Liebold)表示:"學生反映,有注意力分散,失眠以及胃病等問題。有許多學生甚至表示沒有動力,對學習失去信心。"他認為,如果不"對改革進行改革",那麼將來會有更多的德國學生患上疲乏綜合症。

有必要"對改革進行改革"

教育部長沙范針對就學制條件提出的批評採取了措施。接下來她將投資二十億歐元改革教育計劃,提高德國高校的師資力量。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踏入大學校園的門檻。十年前僅有37%的學生上大學,如今該比例上升至50%。這給高校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也影響了學生的靈活性。對學生而言,要找到一個宿舍就像中彩票一樣難,而食堂收銀台前的長隊也很容易打亂學生的時間安排。因此,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千辛萬苦在學校獲得一席之地的學生也不會輕易放棄學業。

作者:Marlis Schaum 編譯:菜籽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