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南極開發旅遊得失縱橫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29日

在旅遊業日益發展的今天,南極也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環保人士對此憂心忡忡,但旅遊行業則在其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https://p.dw.com/p/5dEa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南極旅遊旺季圖片來源: AP

大部分乘坐遊船前往南極洲的旅遊者,在踏上南極洲雪白的陸地之前,必須先通過一道「靴子清洗裝置」,因為數年前一些來自陌生國度的旅遊者將細菌帶給企鵝群,導致了大批企鵝死亡。除了這些個別傷害以外,隨著旅遊者人數的急劇上升,令人擔心這對當地自然環境的損害範圍也將擴大。德國「聯邦環保局」負責南極洲環境保護事務的邦格說:

「南極洲旅遊業主要集中於南極半島,因為那裡具觀賞價值的景點最多。而當地的旅遊盛季是集中於南半球夏季,也就是每年大自然中萬物生長的10月到次年3月。因此人們擔心,非常敏感的南極洲生態系統將無法長期承受旅遊潮的摧殘。」

迄今為止大部分遊客都是乘坐旅遊船抵達南極洲,然後再跟隨導游乘坐汽艇到各處游覽。其實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倒問題不大,最令環保人士頭疼的是打算在南極半島深入體驗的旅遊者。邦格說:

「如果旅遊者使用比到目前為止更增加環境負擔的交通工具,將無可避免的造成當地更嚴重的損害。然而交通工具的選擇性並不多,不過現在有些科研站也提供遊客使用,這也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例如飛機跑道的拓寬或重建。」

「南極洲合約」的簽署國總共為45個,在其中有關環保的記錄中,規定了旅行社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合約中所提的一些法規建議,現在也應落實於南極洲,特別是主要觀光景點的法律條規中。例如在受到數百名旅遊者踐踏的未冰凍地區,其地面生長的青苔,有時需要上百年時間才能再恢復生長。

許多旅行社已自動限制登陸的遊客人數。此外,他們也遵守「國際南極洲旅行社業者聯合會-旅遊守則」中的各項規定。受過培訓的導游都清楚知道旅遊南極洲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例如任何時間的旅遊人數都不得超過一百名,並告訴遊客必須與動物保持一定距離等重要守則。

以下數字可以說明旅遊行業自我設限的重要性:去年參加游覽南極洲的旅遊人數是1萬3千名,業者估計,下一旅遊季度的人數將增加50%,達到2萬人,其中德國旅遊者佔15%,是僅次於美國的最大旅遊團體。

「南極洲旅遊熱」對於南極洲本身具有的積極意義在於,讓人們感覺到旅遊需求的持續上升。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人們在南極可以經歷到絕無僅有的不同體驗。來過這裡,開闊了眼界的人,在回家以後將會更清楚的感覺南極洲的與眾不同,並意識到它是一個值得保護和保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