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十六大述評:變化是積極的,前途是艱難的

2002年11月15日

江澤民在位13年來,是否曾留下了最佳政治遺產呢?是否真正實現了為國家利益和民族強盛服務的目標呢?

https://p.dw.com/p/2pzq

世界第一大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召開了黨代會,落實了醞釀已久的領導層更新換代的任務。半數的中央委員會成員產生了變動,政治局成員平均年輕了十歲。政治局常委由7人增加到9人。

黨的領導人,相對年輕的胡錦濤是改革元勳鄧小平挑選的接班人。他是一位謹慎的策略家,十年間,他在政治上悄然發跡,卻不顯山露水。黨的基礎以似是而非的形式實現了綱領性的現代化轉變。中國共產黨成為私人資本家的政治代表,這是一股決定中國未來的核心社會力量。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內部結構運作方面進行了革新。個別權威性人物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那些人的錯誤指示使中國這個大國陷入了政治運動和經濟毀滅的深淵。現今的政治決策則是在領導層內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江澤民以自己的方式在政治局常委中為保證政策的連貫性和一致打下了人事基礎。他的嚴格執行私有化以及經濟領先於政治的政策沒有繼續得到了擁護。

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生活變得現代化了,甚至政治意志的形成也增加了一絲可預測性和透明度。中央和地方的權利分配也發生了轉變。至少富裕的省份在新的黨的高層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基層也有了變化。村鎮級別上今後將不再是五年,而是每年召開一次黨代會。屆時,當選的代表們可以明確闡明自己的利益。

那麼,這是否證明黨有能力實現積極的轉變,即實現真正的改革呢?希望是渺茫的。中國共產黨最佳地適應了變化了的社會狀況,首先是全球經濟狀況。本此黨代會是一次通過擴大權利基礎穩固一黨統治的實驗。中國不存在三權分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是一致的。矛盾不可能出現。黨領先於軍隊的情況也將保持不變。廢除中央軍委,將軍隊置於平行的國家領導核心掌控下的建議被否決。江澤民是否象現在決定的那樣繼續當第一把手,掌握決定權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領導權掌握在黨的手中。

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對經濟的控制權。如果暫時延緩的必要的國有企業私有化繼續得到貫徹,社會動蕩,示威遊行以及可能發生的工會獨立波及面將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共產黨則準備通過與資本的結盟應付這種情況。計劃經濟被家族經濟所代替。誰進新的監理會已經不再重要,利益得到保證就可以了。台灣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經歷應全力避免。當時經濟權力派生出了政治力量並最終實現了民主。

意識形態方面的瓦解也進一步深入。處於統治地位的意見集團在左派和眾多的現代化失敗者沒有參與的情況下作出了結論。政策的連續性因此遠遠不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