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風獲2010年度「法國人權獎」

2010年11月16日

11月16日,法國人權委員會宣佈,將2010年度「法國人權獎」授予中國知名的新媒體推動者北風(原名溫雲超)。獲獎理由為北風在網路方面的技術創新和推廣推動了中國的人權發展。

https://p.dw.com/p/QALA
記者、部落格作者北風(溫雲超)圖片來源: DW/Yutong Su

法國人權委員會於1947年在日內瓦成立,屬於國際人權機構成員之一,致力於推動法國本土及國際的人權發展。在保有獨立的基礎上,為法國政府提供人權方面的建議,也向公眾傳遞法國政府及議會在保護和推動人權方面的措施。

實至名歸

2007年,法國人權委員會曾把該年度的「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獎授予三位中國律師莫少平、李勁松和滕彪。2010年度,他們再將該獎頒發給中國的知名新媒體推動者北風。德國之聲採訪了法國人權委員會的克萊因(Judith Klein)女士。據她介紹,2010年度,全球共有數百人報名角逐該獎,如來自緬甸的非政府組織「勇敢的心」、辛巴威的「和平項目」等。因為北風在網路和其他新媒體方面所做的技術創新和推廣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人權的發展,這些促使他們決定將此獎授予他。克萊因強調,在所有的競爭者中,根據評選指標,北風優勢明顯,所以他的獲獎是實至名歸。據悉,他們的頒獎儀式定於12月10日即「世界人權日」的前後。

北風現就職於香港陽光衛視。當德國之聲電話採訪北風時,他說:「不知道這個獎是福是禍,感謝法國人權委員會把這個獎給我,感謝國際的朋友對中國人權事業的幫助, 這個獎並不是頒給我一個人的。」

北風認為,這個獎是頒給中國所通过網路爭取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的朋友們、以及所有借助、基於新媒體平台的維護公民權利的倡導者和參與者。

「這個獎不是頒給我一個人的」

北風說,「新媒體正在中國的資訊自由及社會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成為中國民間社會成長的重要輔助平台。隨著推特和微博在中國的推廣普通,相信新聞管制和訊息封鎖將更難實現。希望中國政府和民眾都可以從中學習和適應新條件下的訊息傳播及群體意見表達方式。」

他還表示,透过網路去爭取的自由和權利,受到中國國家憲法35條所保護的,「希望政府可以更具遠見、智慧和寬容的姿態對待來自於民間的聲音,可以主動推動和培育中國民間社會的成長,創造條件及放寬管制讓民眾擁有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保障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公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在未來,我亦將繼續推動中國的資訊自由,以及新媒體在民間話語及力量成長的應用。」

當德國之聲記者向北風問到中國政府在新技術條件下如何應對新公民運動形式時,他認為:「對於中國政府和公眾都是需要相互學習的過程,因為最近幾年來中國的社會運動,特別是街頭運動這種群體性表達,都表現出了一種「有指向性」的、但「去中心化」的形態,對政府來說,他看到公眾的力量想對話的時候,但不知道和誰、如何去對話,因為組織的公眾利用網路的時候是匿名的、去中心的,對於政府和公眾來說都是一個相互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有人說,網路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上帝送的一件禮物,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未必覺得網路是一個禮物,但是一定是推動他們進步和成長的重要力量,因為他們必須面對新的訊息傳播形態、新的社會運動組織形態,需要調整其管制思維。」

作者:吳雨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