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韓讓中國不爽」

2012年10月6日

隨著今年年初金正恩從其故亡父親那裡接掌北韓最高權力以來,韓國和中國的北韓問題專家普遍認為,諸多跡象顯示,該國將出現變革。《法蘭克福匯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北韓情況依然故我,平壤讓北京繼續頭痛。

https://p.dw.com/p/16LeX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周六(10月6日)刊登一篇記者發自北京的文章,指出:金正恩極力爭取中國人投資,同時,未離開其父制定的既定路線,即使在雙邊經貿合作領域,中國人也吃盡朝方苦頭:

「北韓大力爭取中國對雙邊合資項目的投資,迄今成果有限。中國企業已經不再根據國家的旨意行動,而是遵循經濟考量。9月底,北京舉行了中朝投資博覽會,30多個北韓國有企業派代表赴會,中方企業對北韓境內項目的興趣卻不怎麼高漲。儘管中國官方明顯地是有意散佈有關雙邊合作不斷增加的積極報導,但作為鄰居和夥伴的中國企業事實上卻不得不同北韓生意人的狡詐而苦鬥。

Nordkorea Rason Hafen
圖片來源: dapd

「中國企業西洋集團今年夏天首次公開表示,與北韓的合作猶如『夢魘』。因北韓單方面取消合資高爐項目合同、沒收設備、遣返中國職工,西洋集團損失了4500萬歐元。突然間,其他中國企業也大膽發出批評之聲。情況清楚了,原來,西洋集團並非受到朝方欺騙的唯一企業。然而,在一份非同尋常的聲明中,朝方卻駁回批評,並指責中方毀約。‧‧‧‧‧‧通常避免批評平壤的中國北韓問題專家們此後也對朝方的經商行為作出負面評價:北韓人在處理外國投資問題上不懂國際規則。」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最後指出,不論北韓新領導人一段時間以來在包括經濟在內的各領域採取什麼措施,都難以被解釋成,該國將出現重大變化:

Nordkorea Jang Song-thaek in China
圖片來源: Reuters/Kyodo

「所有這些措施全加起來也並不意味著該國正在開放,或是象30年前的中國那樣的改革先聲。如果金正恩不過是試圖通過建立特區、輸出勞工和出售原料吸引中國投資,則只是遵循了北韓一貫的做法。金正恩也擔心國家和政權的崩潰。而如果他繼續拒絕結構性轉變及在工農業實施經濟改革,其代價就會是,經濟上一蹶不振的北韓對中國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大。」

不懼孔夫子

《商報》昨天發表一篇書評,介紹德國最大傳媒集團—貝塔斯曼前董事朗施泰因(Manfred Lahnstein)探討歐洲應在亞洲挑戰面前取何種態度的新著,指出,這位深諳孔夫子之道的前聯邦經濟和財政部長完全清楚,中國以及亞洲構成的挑戰同時也是歐洲的機會,前提是,歐洲人不自我矮化:

Die asiatische Herausforderung Buch von Manfred Lahnstein

「亞洲的上升並非西方的沉淪。這是本書的主旨。根據朗施泰因的看法,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亞洲自有其弱處:政治不穩定、缺乏超越國界的基礎設施、貧富懸殊以及中日島嶼主權之爭這樣的眾多局勢激化點。而不論人民幣如何堅挺,美元的強勢地位依舊,走向共同經濟圈的道路還很長。其二是,西方,即歐盟,缺乏對自己所擁有的強勢的信心。這位社民黨籍政治家由此推出了如何應對『亞洲挑戰』的策略:平視、尊重及制定歐盟共同戰略。德國難以單獨實施『國家』亞洲戰略,但可以成為歐盟亞洲政策的引擎。朗施泰因描繪的這一嶄新的前景是一種用於應對歐洲內部圍繞債務、歐元危機和重又出現的民族主義爭論的有效手段。」

摘編:凝煉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