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助港抗疫引反彈? 盤點五大爭議

李澄欣
2020年8月3日

國安法和立法會選舉等問題鬧得沸騰之際,中央政府突然派出「支援隊」赴港協助抗疫,觸動了港人的敏感神經,當中「DNA送中」丶「方艙醫院」的命名等,都引起各界爭論。

https://p.dw.com/p/3gKXS
Hongkong Coronavirus | Menschen mit Mundschutz
他們的DNA要送到哪裡去?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第三波新冠疫情嚴峻,新增病例連續十多天破百。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應港府要求組織為數60人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赴港,其中7人先遣隊員周日(2日)抵港。中國官媒對此大做宣傳,新華社同日發表題為「偉大祖國是香港戰勝疫情和一切風險的堅強後盾」時評。

7人來自廣州和深圳,分別從廣東省疾控中心丶廣東省人民醫院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及深圳市人民醫院選派,均為檢驗專家,全都會廣東話,他們的在港通行證簽注停留時間為一個月,周一(3日)將在港設臨時實驗室。

另一隊「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則預計日內抵港,6人專家隊將指導「港版方艙醫院」運作,會在港逗留半年。

該支援隊要員、武昌方艙醫院院長萬軍日前接受《長江日報》訪問時表示,團隊第一是「把中央和全國人民對香港的關懷帶過去」,第二是進行專業支持和指導,包括場館設計丶人員配置及培訓丶流程規劃丶醫療廢棄物處置等整個新冠防治流程的「總體把控」。

根據中聯辦旗下《大公報》引述的消息,中央協助香港進行全民檢測及改建「方艙醫院」,費用均由內地承擔。但為何這兩隊支援隊,會在香港社會引爆爭議?

1. 黑箱作業?

中港政府早已落實安排內地人員赴港,但港府一直沒有向公眾交代。

中國媒體《長江日報》報導,「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成員之一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部副主任馬永剛證實,早於7月23日在國家衞健委主持下,與港方進行視像會議,並於7月27日得悉自己和幾名同事將要赴港協助。

而「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隊長丶武昌方艙醫院院長萬軍,則曾於7月30日前往深圳參加一個協調會,內容涉及香港方艙醫院的規模及人員組成等。

Hongkong China Eröffnung Sicherheitsbüro Carrie Lam
特首林鄭月娥8月1日始承認曾要求中央幫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Li Gang

但上述決定一直保密,直到7月31日港澳辦才在支持押後立法會選舉的聲明上簡單披露消息,特首林鄭月娥8月1日始承認曾要求中央幫助,中國國家衞健委同日宣佈派員赴港。

《蘋果日報》引述新民主同盟批評,林鄭在沒有諮詢專家及醫護界下,自行高調向內地求助,是將政治介入醫療。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也指出,港人就支援行動的細節完全被蒙在鼓裡,整件事由中央採取主動,只是滿足中央宣傳需要的「樣板戲」,明顯沒有理會香港目前需要,否則港方專家應該知道支援隊的具體工作並作出配合。

2. 無牌行醫?

這次被派到港的內地人員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引起醫學界關注。

香港對於醫療丶化驗相關職業均有相應條例及監管機構,如《醫生註册條例》及醫務委員會丶《護士註册條例》及護士管理局丶《輔助醫療業條例》丶《醫務化驗師(註册及紀律處分程序)規例》等。

香港護士協會周日(2日)發表聲明,促特首盡快澄清內地人員來港支援一事是否符合香港法例。協會主席丶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對《明報》表示,以「方艙醫院支援隊」為例,如專家在港只交流意見無問題,但如做臨床工作,當局須解釋他們在港執業的法理基礎。

「方艙醫院支援隊」成員於珈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就表示,團隊不會直接治療病人,而是指導方艙醫院的運作,包括把這些人跟其他非感染疫症隔離開來,以及保護醫護人員不受感染等。

至於檢測方面,港府尚未交代實驗室選址丶儀器來歷丶人員背景等細節。《立場新聞》引述醫學會會長蔡堅指,對該批內地人員的工作內容丶檢測方法等抱有不少疑問,又強調若支援隊要在港進行化驗工作,須向醫務委員會申請臨時執照或有限度註册。

對此,「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領隊丶廣東省衞健委二級巡視員余德文周一(3日)表示,先遣隊會先與中聯辦丶食衞局丶醫管局等瞭解需求,也會到內地在港認可的檢測機構瞭解設備和工作流程。他重申,中港法規制度不同,團隊要充分去瞭解和掌握,會在遵守香港法律下展開工作。

《明報》向港府查詢內地人員在港工作是否須持相關執照或資格等,政府發言人沒正面回應。

3. DNA送中?

外界流傳中央派員為港人檢測後,基因資料會「送中」,當局日後會透過基因樣本進行社會監控,也有人將此做法與中國政府收集新疆人DNA丶隨後興建集中營相提並論。

港府周日(2日)晚間發稿澄清,指「中央的支援」純粹是協助香港加強檢疫能力,所有檢測只會在港進行,樣本也不會送往內地,當局譴責有人故意散播「不實謠言」,打擊政府的抗疫工作,相關政府部門會收集證據及研究是否構成犯罪。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指出,若要由深喉唾液樣本抽取人類基因組,將涉及複雜程序及高昂成本,如沒有附帶醫療紀錄或特定原因,不會有成本效益,他個人不太相信有關做法可有效採集人類基因。

Hongkong | Coronavirus | Passanten mit Mundschutz
全民檢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baca/T. Keith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也表示,內地人員來港應與外界傳收集基因無關,但認為港府應多解說內地人員的角色,以釋公眾疑慮。

4. 全民檢測?

外界盛傳中央將協助香港推行「全民檢測」,引起港人對隱私的憂慮。但觀乎港府的表態,當局還沒有定案,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回應指,會否做全民檢測要再作評估。

《明報》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中央游說港府推行「全民檢測」,但港府及本地專家對成效有保留,雙方有分歧,故暫未能成事。

事實上,全民檢測的前提是測出陽性病人的時間,要比病毒傳播速度快。目前病毒潛伏期中位數為5天,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反問:「可不可以5日驗750萬人?」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周一(3日)也認為,若全民檢測平均每日要收集近200萬人的樣本,需要龐大人手負責檢測丶運送等程序,可行性及成本效益成疑。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也指出,全民檢測必須有「居家令」配合,即如內地限制小區居民不準外出,過程中要提供日常生活物資,但這種做法在香港較難實行,加上部分私人企業還沒實行在家工作,社區仍有人員流動。他因此建議集中檢測零售業丶飲食業及司機等高風險群組。

5. 「方艙醫院」名字之爭

亞洲博覽館一號展館改裝的醫療設施,有500各床位,籌備一周後於周六(1日)啟用並接收病人,接收18至60歲的輕微確診者。不少媒體稱之為「港版方艙醫院」。

特首林鄭月娥透露,「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將協助香港加快興建亞洲博覽館二號展覽館的醫療設施,也會協助興建一所全新「臨時醫院」,《大公報》引述消息指選址為亞博館空地,面積約為5.3萬平方米。

然而,「方艙醫院」的名字引發熱議。

本身是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醫生的黃埔西區議員鄺葆賢,在臉書發文指亞博館設施是香港醫管局的同事自己搭出來,「不要方艙前方艙後,要叫就叫回本名:社區治療設施」,又批評林鄭搶著擦鞋(拍馬屁),連建院功勞也要雙手送人,明顯是想再用金融風暴中央救港的套路。

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也發文指出,「方艙」是軍事用語,而用「方艙醫院」之名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是內地援建產物。

醫管局周日(2日)特別發出新聞稿,澄清亞博一號展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是由醫管局負責籌劃建設,亞博館提供場地及搭建設施配套,在雙方團隊努力下數天內完成安裝。該社區治療設施運作所需物資,均由各公立醫院調配或採購;各醫院聯網也調動人手到該社區治療設施提供服務。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則表示,亞博館是參考內地方艙醫院丶新加坡及英國等社區設施經驗而設。

香港疫情再起 港人憂心忡忡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