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加強留德學生與德國公司的「相互利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3日

到國外留學始終是今後生涯的重要跳板。對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學生來說都是如此。所以,每年都有數千名年輕人到德國留學也就不足為奇。5年前,德國開通了一個項目,以電子通訊手段使曾經留學德國的人士更容易為德國公司所用。

https://p.dw.com/p/4MbI
10月12日,上海浦東在法蘭克福向海歸們招手圖片來源: DW

目前,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獎學金在德國學習的學生就達7千人。許多在德國獲得了學術文憑的人回國後都獲得了輝煌的前程。前印度尼西亞總統哈比比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長期以來,留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是否被應用,完全取決於偶然的機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於5年前開設了ALUMI項目。借助於電子通訊手段建立一個網路,使曾經留學德國的人能夠互相建立通信聯絡,建立地方代表機構,以便能夠在全世界的德國公司中尋求到發展的機會。

位於波昂的德國聯邦經濟合作部為這一項目提供了資助。聯邦經濟合作部部長措伊爾女士表示,這一項目將使所有參與者受益。

措伊爾部長說:「首先,這是一個促進夥伴國的工作和投入的重要橋樑。這也是增進理解的橋樑。這關係到人們在這裡培訓期間所積累的經驗能夠有所運用我們希望世貿組織成員國夥伴能夠更好的利用機會,這就需要充分的學識為先決條件。通過這個項目,可使在經濟界工作的原德國留學生更容易地與德國公司建立聯繫,促進投資。這不僅對夥伴國來說非常重要,而且也使德國經濟界受益。從而成為雙嬴的局面。」

所謂雙嬴就是說,德國公司可以在當地使用曾經留學德國、瞭解雙方文化的專業人才。在文化對話方面,原留德學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AALUMI項目還為促進兩種文化交流提供資助。使德國培養的專業人才能夠團結起來,將他們的知識直接傳授給本國同胞。德國大學在開羅的建立就是一個例子。

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發展合作部負責人希爾韋斯特說:「現在,夥伴國家當然希望為他們培訓人才。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地區規劃培訓項目就為拉美,非洲和亞洲提供了培訓項目。被培訓者不必再來德國。德國的這種培訓辦法在全世界得到承認。並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用。」

現在,幾乎所有德國大學都通過加入網路以及具體的項目或者訊息渠道同外國留德畢業生保持著聯繫。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目標是,讓所有在德國完成學業的留學生成為國際文化對話的傳播者,政府的顧問,文化的使者,這也符合德國的利益。

(貸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