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創造機遇的中文字符

2006年5月17日

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20年美國超級大國地位將被中國取而代之,由此,「中文熱」也開始在國際上逐年升溫。很多西方國家的學生希望憑借「漢語」這塊敲門磚獲得更多的求職晉升機會。

https://p.dw.com/p/8UWj
謎一樣的漢字圖片來源: dpa

「兩杯奶,一條狗」,卡塔琳娜‧科蘭克正在大聲朗讀中文課本,她說:「中文真的很有意思,很多地方都少不了一個量詞。」例如,德語裡的「ein Hund」直接照翻成中文就成了「一狗」,聽上去很不地道。

今年20歲的科蘭克已經在科隆大學念了4個學期的「中國區域研究」,除學習漢語之外,還必須瞭解中國法律、歷史和政治。科蘭克深信,她所掌握的豐富的中文知識將給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帶來無可估量的優勢。因為很多跨國公司非常歡迎像她這樣既立足西方又通曉漢語的綜合型人才。

目前有近2500家德國企業開展中國業務,德國奧迪也是其中之一。奧迪公司人事部負責人卡特琳‧威爾霍夫表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果應聘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自然會加分不少。威爾霍夫說:「我們的員工必須能在中國和當地人交談。」奧迪急需引進機械製造、工程學、企業經濟學專業的人才,將之派往中國。那些曾經有過中國生活經歷的人會被優先考慮,否則,「文化衝擊力不容小覷。」

對於西門子集團來說,中文知識也是一份頗有份量的籌碼,西門子發言人卡爾漢斯‧格羅邁爾認為:「尤其是在客戶服務領域,如果公司員工能用客人的母語回答問題,定將征服人心。」不僅如此,為了能夠因地制宜地處理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語言能力也非常重要。

為了拿到中文這張王牌,很多德國學生勇闖漢字迷宮。科隆大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加強「中國區域研究」和漢學專業。除了攻讀中文之外,學生們還必須在企業經濟學、法律及政治學領域中選修一門附加學科。據漢學系主任維廷霍夫教授介紹,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十分看好,為此,每個學期總會發生200名入學申請者爭奪120個學習位置的火爆場面。維廷霍夫教授說:「德國企業長期以來錯誤地判斷了中國的形勢」 ,現在,他們急需招兵買馬,擴大中國陣營。

中文的重要性無可否認,但中文的挑戰性也令人高山仰止。維廷霍夫說:「吃不了苦學不成中文。」各種漢字和詞組象拼圖游戲一樣排列在一起,四個學期過後,按照科隆大學的教學要求,學生們應該能讀報紙,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科蘭克說:「不,現在我還讀不懂報紙,以後還要在中國繼續學。」

科蘭克的同學盧卡斯和阿裡克桑德也連連搖頭:「一篇報紙上的文章平均容納2000個詞匯量,我們現在只掌握了800個漢字。」22歲的盧卡斯希望畢業後能去上海工作,為此,他除了學習中文外還在攻讀企業經濟學碩士學位。盧卡斯說,如果沒有豐富的經濟學知識,光會講中文也不能躋身德國大企業。 總之,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必須兼而有之, 「那種單靠一口英語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