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凱爾柯利恩控告戴姆勒-克萊斯勒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2日

本周一,一件舉世矚目的經濟訴訟案在美國進入第一回合。由德國戴姆勒-賓士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並組成的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因被指控欺詐,接受美國一家聯邦法院庭審。

https://p.dw.com/p/4OTC
原告凱爾柯利恩圖片來源: AP

原告凱爾柯利恩是美國億萬富翁,曾是原克萊斯勒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他指控五年前兩家公司的合並沒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實際上是戴姆勒兼並了克萊斯勒。

戴姆勒-克萊斯勒總裁施倫普沒有料到,他不得不與億萬富翁凱爾柯利恩對簿公堂。三年前,作為原克萊斯勒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凱爾柯利恩的投資公司控告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有欺詐行為。一周前,負責本案的聯邦法官批准了這一指控。12月1日當地時間9時30分,法庭辯論在設在美國東海岸小城市威靈頓的聯邦法庭開始。

法庭辯論將持續兩周時間。施倫普可能將在第二周出庭作證,但陪審法庭要到明年才作出最終裁決,那時距離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合並就將近6年了。1998年5月7日,戴姆勒-賓士總裁施倫普宣佈了他的公司同競爭對手克萊斯勒公司合並的消息:

「組成合並企業後,我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將得到很大改善。不僅克萊斯勒和戴姆勒-賓士各自的效益會有所提高,而且合並帶來的綜合效應將是巨大的。」

合並後的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被稱為世界級跨國公司,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企業。然而在凱爾柯利恩看來,這一被稱為「平等的合並」,毫無公平可言。他指責當時戴姆勒-賓士的董事會從一開始計劃的就是兼並而非合並,而且欺騙了克萊斯勒公司的股東。最主要的證據之一是,施倫普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透露,出於「心理策略的原因」他採取了合並的形式,目的是將克萊斯勒變成戴姆勒集團的一個部門。

合並時,凱爾柯利恩的投資公司擁有克萊斯勒公司14%的股份。凱爾柯利恩表示,如果正式承認是兼並,他在出售持有的克萊斯勒股票時肯定會提高價格,而且戴姆勒-賓士就還須向他支付100億美元的一次性補償。凱爾柯利恩在陳述控告理由時稱,他當時相信這是一次平等的合並,才同意了這一決定。他還說,當時戴姆勒公司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公關宣傳,目的是掩蓋其真正意圖。

為了避免出席庭審,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先向法庭提供了總數約為25萬頁的文件資料。今年8月,該集團與一批克萊斯勒小股東之間的訴訟達成庭外和解,這些股東得到了總額3億美元的賠償。而這一次,戴姆勒-克萊斯勒也許不得不付更多錢,原告凱爾柯利恩要求對方支付最高為30億美元的賠償。

德國人掌握著戴姆勒-克萊斯勒的大權,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但該集團的律師辯解說,凱爾柯利恩早就能夠認識到,誰在合並後有更多發言權。正是他的投資公司最早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了有關合並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