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再有德國與立陶宛議員訪台 台外交部表示歡迎

2023年1月9日

2023年一開年,就又有德國和立陶宛的國會議員代表團訪談,計畫將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等官員。台灣對歐洲各國而言是否越來越重要?

https://p.dw.com/p/4LtEw
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成員9日訪問台灣
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成員9日訪問台灣圖片來源: STR/CNA/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成員,週一(9日)訪問台灣,這也是也是繼去年10月德國國會友台小組與人權委員會訪團後,近四個月內的第三個德國國會代表團赴台訪問,同日,也有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成員訪台。

台灣外交部週一(9日)發表新聞稿指出,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Dr. 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及自民黨副主席佛格(Johannes Vogel)共同率領德國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國會議員訪台,台灣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

德國自民黨訪問團在台期間,預計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並接受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以及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分別款宴。

該訪問團也將拜會台灣的數位發展部及陸委會等政府部會,參訪景美人權園區及新竹科學園區,另會晤智庫學者。訪團成員期待藉由實地訪察,深入瞭解台灣的發展現況,並加強雙方在相關議題的交流合作,提升台德共享價值與友好夥伴關係。

台灣中央社報導,近來歐洲議員和官員訪台絡繹不絕。去年10月,德國國會一連派兩個跨黨派代表團訪台,隨後德國經濟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先後抵台訪問。

德國議會友台議員曾在去年10月訪台,並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資料照)
德國議會友台議員曾在去年10月訪台,並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資料照)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立陶宛議員也訪台

台灣外交部新聞稿也說,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Laurynas Kasčiūnas),以及該國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Dovilė Šakalienė),也率國安及國防事務跨黨派議員及助理一行9人,訂於1月9日至14日來台訪問,台灣外交部對此表示誠摯歡迎。  

立陶宛訪問團一行,是繼去年立陶宛4位次長級官員先後率團來訪後,首個國會高階跨黨派議員團,在台期間將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以及台灣陸委會、內政部、國防部等相關部會,並將接受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款宴。

立陶宛訪問團另將與台灣的國防安全智庫,針對當前歐洲及台海局勢、複合式安全威脅及全民國防等議題深入交流、分享經驗,增進彼此的瞭解與認識。

該訪團成員還包括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歐竹拔(Audronius Ažubalis)、沙普提斯(Eugenijus Sabutis)、羅德琳娜(Edita Rudelienė)及帕卡莉塔(Ieva Pakarklytė)等4位立陶宛跨黨派國會議員。

立陶宛國會議員代表團曾於去年7月訪問台灣,並參訪台灣立法院(資料照)
立陶宛國會議員代表團曾於去年7月訪問台灣,並參訪台灣立法院(資料照)圖片來源: Petras Malukas/AFP/Getty Images

專家:台灣逐漸成為歐洲重大利益

台灣中央社報導,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在最新發行的新聞信表示,自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歐洲沒有怕刺激中國而停止與台灣來往,反而掀起一波訪台潮,德國教育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不久後也將踏上台灣土地,成為逾1/4世紀以來第一位訪台的德國部長級官員

報導稱,一位德國外交官也形容,中國如果繼續反彈,我們跟台灣的來往就會更頻繁、而非減少。

目前在柏林擔任訪問學者的巴爾金引述知情外交官指出,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去年11月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直言中國出兵台灣對德中經貿關係將有不利後果。

一位外交官說,肖爾茨傳達訊息時難以置信的坦率,「有關北京核心利益,從未有中國領袖從德國總理口中聽過這樣的話」。

巴爾金分析,美國一直鼓勵歐洲多支持台灣;隨著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逼近,美國擴大對台灣的軍援,今年接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的日本亦把台灣排入議程,今年台灣議題可望成為歐中關係的焦點。

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長史瓦克-瓦特辛格,有望在今年春季訪台(資料照)
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長史瓦克-瓦特辛格,有望在今年春季訪台(資料照)圖片來源: Chris Emil Janssen/IMAGO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