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六四期間中方發言人袁木病逝 官方延後半月公佈

2018年12月27日

中國國務院前發言人袁木病逝半個月後,官方終於證實死訊,處理頗為低調。1989年北京爆發學運直到遭血腥鎮壓,袁木一直以官方代言人身份應對媒體,其爭議言論令他成為六四鎮壓的其中一位象徵性人物。

https://p.dw.com/p/3AFcg
新華社通稿發佈袁木的遺像。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媒新華社在12月25日發稿證實,國務院前發言人袁木「因病醫治無效」,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

通稿附上袁木的遺像,並指他病重期間和去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新華社在袁木去世近兩週後才公佈消息,也沒有著墨評價他的生平,僅羅列他歷年出任的職位。

媒體早前報導,袁木的告別儀式12月2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香港電台和星島日報報導,包括李克強、胡錦濤、江澤民、李鵬等現任和前任領導人致送花圈,現場派發的生平沒有提及六四事件,但描述他「特別在關鍵時刻,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為促進社會大局穩定作重要貢獻」。

Zum Buch Die Republik auf dem Platz des Volkes – Tagebuch Mai / Juni 1989 FLASH-GALERIE
袁木曾說﹕「戒嚴部隊6月4日凌晨在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一槍未發,廣場沒有死一個人。」圖為1989年6月4日,天安門清場後長安街上的景象。圖片來源: 64memo

六四言論惹爭議

袁木是中國江蘇興化人,曾在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常年擔任編輯和記者。1980年代起,歷任中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秘書長助理、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外界普遍認為袁木系前中國國家總理李鵬「親信」。

1989年四月中旬,前中共領導人胡耀邦的逝世引發大規模學潮後,北京一時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當時擔任中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袁木,時常需要代表中國政府回答國內外記者的提問,因此袁木本人也成為當時的「新聞人物」。示威學生曾以「袁木求愚」譏諷當時官方封鎖新聞的做法。

六四事件兩天後的中國官方新聞發佈會上,袁木稱「平息反革命暴亂」過程中,受傷的大部分是解放軍官兵,「也包括罪有應得的歹徒、誤傷群眾和23名北京高校學生」。同年6月17日,袁木接受美國NBC電視台記者湯姆‧布羅卡夫(Tom Brokaw)採訪時再度強調:「戒嚴部隊6月4日凌晨在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一槍未發,廣場沒有死一個人。」他又說「中國沒有新聞檢查制度」。

Ehemaliger chinesischer Premierminister Li Peng
袁木在八九民運期間擔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被視為時任總理李鵬(圖)的「親信」。圖片來源: AP

晚年低調

六四後袁木逐漸淡出媒體視線。1992年中共十四大時落選中央委員,1993年辭去國務院發言人一職,改任政協常委。2000年離休後,還曾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1999年曾出版八卷本《袁木文集》。

2012年5月,時年已84歲高齡的袁木接受美國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電話上也說不清楚,三言兩語也說不明白,他們的事我不太清楚,你別問我,找瞭解情況的人去問。」

六四事件即將滿30周年之際,袁木的逝世也引起了有關這一歷史事件的討論。中文網站《多維新聞網》發表的評論稱:「在中國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欲帶領中國進入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之機,正適合重新審視歷史問題,做出新的決斷,從而卸下這一歷史爭議的包袱,輕裝上陣。六四問題作為中共老一輩領導人遺留的歷史問題,確實到了要解決的時刻。」

達揚/李芊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