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八國集團對中國的批評有其一己之私

2007年5月22日

八國集團財政部長波茨坦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是中國對非洲的貸款問題。對此,許多德語媒體做了詳盡報導。柏林日報寫道:

https://p.dw.com/p/AiC2
2007年1月,胡錦濤訪問非洲圖片來源: AP

「西方國家對非洲國家全面減免債務後,現在新一輪債務又將螺旋式上升,但這次由中國造成。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向非洲投入大量貸款,以此獲取開發非洲資源的權利。西方把新貸款與一些特定的條件、如環保和社會標準等掛鉤,而中國無視西方的這一做法。國際援助組織批評中國,為了滿足自己對原料的飢渴,甚至向獨裁者貸款。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批評說,中國慷慨貸款的政策違背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原則,可能帶來非洲國家財政崩潰的後果。」

南德意志報認為,「許多非洲國家的腐敗和裙帶關係阻礙了民主、和平和生活改善,但八國集團對中國的批評也有其一己之私」:

「西方企業抱怨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更願意選擇中國投資者,因為中國人很少提出問題。現在德國企業擔心,它們的原料安全供應將陷入困境。……國際援助組織要求工業國爽快地履行向非洲提供更多開發援助的諾言。所以,為非洲債務、愛滋病和貿易問題積極奔走的慈善組織『達塔』對這次財政部長會議取得的少數具體結果能否實施表示懷疑。『達塔』歐洲分部負責人布斯頓說:『中國絕不是非洲的好夥伴,但是它信守給錢的諾言。與此相比,目前八國集團的各國就差多了。」

八國擔心中國貸款非洲的後果

每日鏡報認為,中國給非洲的貸款並不會帶來八國財政部長們所擔心的後果,因為中國已免去了非洲國家14億美元債務,溫家寶在非洲開發銀行上海會議上宣佈,中國將再免去非洲國家十億美元債務。去年中非峰會上,中國許諾,2009年以前將外援總額增加一倍,並設立五十億美元的開發基金。最後,該報也指出了中國援助非洲項目中的一些問題:

「如果北京答應修一條馬路,就會修起來,但用的是自己的人。中國的項目不會給當地人帶來就業機會。此外,項目結束後,許多中國人就留在他們所在的地方。其結果是,在當地人以小買賣艱難為生的非洲市場上,中國人越來越多,與當地人競爭。坦桑尼亞和贊比亞進行競選時,對中國人的反感成了重要的話題之一。

儘管如此,大多數非洲人仍然認為,中國人現在出現在非洲對他們有戰略上的好處,因為如果西方再把投資與良好執政的嚴格規定掛鉤,他們還有另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