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兩岸論述日漸激化 中美台誰能呼喚和平?

羅法
2019年2月22日

習近平對台灣的語調轉趨強硬,台灣內部對此反應兩極: 執政黨堅定拒絕,在野黨卻打出和平口號吸引選民。美國聲援台灣的力道被稱為「史無前例」,但是實質的支持卻又不見蹤影。在這錯綜複雜的情節中,到底哪個角色真正的呼喚著和平?

https://p.dw.com/p/3Dpm0
Xi Jinping Rede Taiwan
習近平在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明確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號召圖片來源: Reuters/M. Schiefelbein

(德國之聲中文網)西方媒體近日的評論當中,不少專家戒慎恐懼的評估中國對台灣動武的可能性。 他們的恐懼其來有自,畢竟習近平在一月二日的演講中,第一次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上了等號。

這些時事專家對台灣島內更加蓬勃的獨派聲音感到不可思議,認為這些人對中國的認知太過樂觀。 他們一致認為中國對台灣問題已經失去耐性,正在訴求更強硬的解決之道。

與此同時,台灣政壇不只一個政黨的政治人物主張趕赴對岸與中國進行和平對談甚而洽簽和平協議,不顧他們是否被賦予代表台灣民意進行協商的正當性。 這促使台灣當局負責兩岸關係的單位呼籲提高相關的監督門坎。

在這錯綜複雜且逐漸極化的背景下,德國之聲採訪了美國智庫史汀生(Stimson)中國研究計劃的主任孫韻。 首先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中國是否有可能對台灣動武?

孫韻強調,中國領導人對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感是一直存在的。 這也跟其他觀察家的看法一致。 但是她不認為中國會選擇對台灣動武:「從實際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對台灣動武,現在就能贏嗎? 」她說:「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有任何的設計,是想要在近期之內解決台灣問題,那他必須要說這個解決方案要是可以成功的。 因為如果這個解決方案不成功,台灣就此獨立了,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都沒有辦法來解決這樣一個結果。 」

她認為,當前情況下,和平對談,或是藉由經濟融合促成政治融合,仍是中國心目中,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方法。

她回顧習近平一月二日演講的用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選項」(記者按:根據新華社實錄,習近平說的是「方式」而非「選項」)可得到兩個重點:「 最佳」意味著中國不認為這是唯一的選項,如果台灣方面有更好的提案,他們也都開放談;第二是他們仍然認為一國兩制是「最佳」的選項。

「這個我認為說有點不盡不實啦。 」孫韻說,一國兩制在香港與澳門實行的情況已經讓台灣人不能接受這種政治安排。 「第二是回顧當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背景是國民黨尚未解除黨禁的八零年代,那麼當時其實是處理兩個威權政權應當如何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共存的問題,如今台灣已經民主化,要台灣人民接受這個提議是很困難的。 」

Taiwan Miltärmanöver
如果攻打台灣,北京是否能贏? 北京自問多年,都無法獲得肯定的答案圖片來源: Taiwan Military News Agency

從此,她也帶入美國的角色:「台灣問題根本不是海峽兩岸關係的問題,而是中美兩國關係的問題。 所以要解決台灣問題,必須要先解決美國的問題。 」

她說:「我覺得他們(中國)沒有公開來講的就是,這個方案能夠實現的前提條件,必須是中美之間對台灣問題達成一定的妥協或達成一定的共識。 這個我認為最終才是大陸認為最佳的選項。 」

美國持續且深度的影響台灣島上的政治決策,已經有長遠的歷史。 美國自詡為民主體制的領銜者,台灣對它來說是對抗另一個意識形態的前線。 但是意識形態與現實利益之間仍然存在權衡的空間。 例如,美國就算在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願意用《台灣關係法》來維系與台灣島上這個政權的聯繫,卻也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 今年2月7日五位共和黨議員向議長佩洛西提議邀請台灣總統蔡英文前往華府演說,至今卻仍沒有實際安排。

Taiwan Ashton Carter trifft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美國在台灣的歷史上長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也有自己取捨的空間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Kenny Mori

而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所不能切身體會的是,台灣對中國懷有的既密切又抗拒的矛盾情結。 習近平一月二日提出的「黨際對談」邀約,對台灣某些政治人物頗具吸引力。 國民黨幾乎所有想要競逐總統大位的政要,都已經表明了赴陸和談的意願。 如同中國領導人若能解決台灣問題便能名留青史,台灣政治人物若有誰能解決中國問題,也同樣能獲得歷史聲譽。

德國之聲透過電子郵件聯繫到CSIS研究中心研究亞太區域安全與美國國防政策的葛來儀(Bonnie S. Glaser),詢問她:如果政治人物前往中國協商,華府會怎麼響應? 又如果中國在台灣扶植親中的總統候選人,透過民主的選舉讓他當選後,利用他的職權促進兩岸統一,華府會怎麼反應?

葛來儀在回信中表示:「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可以提出他想要的任何政見。 台灣想要與北京擁有何種關係,端看台灣人民的決定。 一個民選的總統有義務呈現一個國家的公民的多數意見。 美國從來沒有反對跨海峽的和平協議或是統一。 美國當局只有說過他們不支持台灣獨立。 」

台灣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二月中表示,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只有政府委託的機構才能與對岸洽簽協議,若讓國民黨重新執政,國民黨就有權力依照條例,洽簽兩岸和平協議

此話一出,引發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反擊:「別傻了,北京不是吃素的」,並說「兩岸和平協議」就是「統一協議」,已經開始研擬以「雙國會審議、雙公投」的方式提高授權門坎,加強民意對政治人物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