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海上力量平衡正在偏移

2012年12月2日

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在新航空母艦上的戰鬥機起降。與此同時,美國一艘航母必須返航維修,造成駐波斯灣的美國航空母艦降至一艘。這顯示著全球海上力量的微妙平衡正在轉移。

https://p.dw.com/p/16sn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南海局勢日漸升溫,中東衝突所帶來的威脅不減,反恐和反海盜行動皆需要資源以持續進行。上述種種因素為西方國家的海軍,尤其是美國海軍,帶來諸多挑戰。雖然"尼米茲"號航母返修造成美國駐波斯灣的航母自2010年來首次降至一艘,美國海軍仍然必須在東地中海部署新兵力。這對美國而言是個艱難的選擇。美國軍隊數年來面臨開支緊縮,未來的軍費支出可能進一步收緊,而歐洲盟友所能提供的支援前所未有的下降。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教授格沃斯蒂夫(Nikolas Gvosdey)表示,這些發展本身並不令人感到震驚,但是它們正指向更大的趨勢;美國必須習慣他的兵力不再無所不在。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兵力的缺口,而其他的國家將會填補這些缺口。

目前,美國境內的能源生產使其正降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部分人士開始提出質疑,這個世界強權是否應該扮演全球海上警察的角色並承擔其代價。

美國前海軍作戰部部長羅海德(Gary Roughead)表示:"我不認為你會看見美國放棄作為唯一有能力保護全球航道力量的角色。但是我相信,未來將會有大規模的政治辯論。"

來自中國的挑戰日漸明顯。即使中國國防預算上升了兩位數,北京不斷擴大的艦隊數量和性能都遠不及美國。但中國周日宣佈了殲-15戰鬥機首次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母上,這可能使周邊的鄰國手足無措。

除了被派往印度洋打擊海盜的小部分海軍軍力外,整個中國海軍的側重點仍是周圍南海地區,尤其是台灣以及與日本和越南等國有主權爭端的海域。與之相反,美國將兵力大幅延伸至全球各地。如果美國希望遵循"重返亞太"的戰略,與中國在該地區展開競爭,那麼美國勢必必須考慮忽略其他地區。

海上力量平衡向中印偏移

美國航母"企業號"服役半世紀後即將退役,屆時美國的航母數量將跌至10艘。然而,由於受到維修和訓練的影響,美國只能隨時出動半數的航母。專家表示,在上述情形下,美國無法同時在波斯灣和亞洲各部署兩艘航母。

USS Enterprise Flugzeugträger
美國航母企業號即將退役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過去十年內在航母甲板上進行艦載機著艦訓練,明顯正在追回過去消逝的時間。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建造數艘國產的航空母艦。

英國倫敦戰略研究所海軍分析師勒米爾(Christian le Mierre)認為,目前全球的海上力量正朝向正在崛起的經濟體移動。"各界大量關注中國的航母,但是人們忘記印度也將在10年內擁有三艘航母。"

勒米爾強調,僅是航空母艦並不足以定義海軍的實力。美國海軍還擁有無數兩棲戰艦和其他可搭載直升機、垂直起降直升機、無人機、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的戰艦。在航母數量不足時,此類的船艦將變得十分重要。上周美國派遣了多艘上述艦艇前往東地中海。此外,華盛頓還可以使用各種陸上基地,搭載導彈的潛艇也能擊中內陸的目標。

儘管如此,中國正在縮短軍事實力的距離。此前,中國宣佈將首次派遣可搭載核彈頭的潛艇出海。

China erster Flugzeugträger
中國正在縮短軍事實力的距離圖片來源: Reuters

重新檢視首要目標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海軍的戰略方針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美方會在動蕩地區增兵,維持當地穩定。冷戰時期和90年代巴爾干衝突期間,美國一直在地中海派駐至少一艘航母,近幾年來,美國一聲不響的撤回了航母。

但在阿拉伯之春過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埃及局勢在革命後變得不穩定,利比亞和敘利亞境內衝突不斷,基地組織武裝分子在馬裡活動,本月的加薩地帶衝突更使得局勢越發複雜。美國曾在今年稍早之前宣佈將在西班牙羅塔港部署四艘驅逐艦,分析家預測美國將在附近地區提升軍事力量,但永久性部署航母則是難以達到的目標。

專家表示,其他重要國家的軍事規劃幾乎都認為美國會繼續維持其全球戰略。即使是美國的潛在對手中國都在依靠美國海軍維持全球航道暢通。然而,事實上其他國家可能必須比他們所預期的更早挺身而出。

全球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行動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些線索。歐盟、北約、中國、印度、日本和其他國家通過會議和網络視訊會議,派遣軍力打擊索馬利亞海盜。沃斯蒂夫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聯合行動。其他國家可能必須投入更多力量,甚至遠超過他們所預期。"

來源:路透社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