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緬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

2013年7月29日

中緬天然氣管道正式開始從緬甸向中國輸送天然氣。新生的緬甸公民社會對此項目是否會使當地老百姓受益持懷疑態度。

https://p.dw.com/p/19Ge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在緬甸境內段長793公里的天然氣管道連接孟加拉灣和中國雲南省,每年預計將向中國輸送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另一條平行的在緬甸境內段長771公里的石油管道仍在建設中,用於將中東石油經印度洋運往中國。

中國在開發能源和採礦的大力投資在緬甸引發爭議,因為中國的舉動並沒有解決緬甸長期的能源緊缺問題。作為回應,緬甸政府於2011年突然叫停中資密松大壩(Myitsone dam)的建設項目,因為該工程將會影響緬甸克欽少數族裔的生活,而且會淹沒該族的主要生活區。

重要戰略意義

雖然中緬天然油氣管只能提供相比中國油氣消耗量來說微不足道的油氣,但此管道對北京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7月28日開通的天然氣管道為中國額外輸送一些天然氣,石油管道則將減少運往中國的中東石油對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的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中緬油氣管道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共同修建。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稱,印度和韓國也有投資入股。中國曾是緬甸軍政府多年的親密盟友。因為軍政府統治下惡劣的人權記錄等,西方對緬甸軍政府曾一度避而遠之。自2011起,通過選舉產生、仍由軍方人士擔任要職的緬甸政府開始執政,緬甸經歷了政治和經濟改革,並不斷尋求西方的投資。

Infografik Pipeline Myanmar China
中緬油氣管道路線圖

中方的承諾

位於新加坡的獨立經濟咨詢所HIS的經濟和風險顧問經理納世(Tony Nash)介紹,緬甸的改革促進了該國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團體的發展。他補充說,另外,在緬甸日益增長的西方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將會促使中國公司逐漸公開他們的投資會對當地人帶來何種影響。

今年四月,數百人在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舉行了反對建設中緬油氣管道的抗議活動。他們指出,其因失去土地而收到的補助和當地修建管道工人的薪水甚微。納世說:"有些對於四月抗議活動的回應特別專注於社區需求及公司的地方社會責任感。"中國公司越來越常說'我們已經聽見你們的呼聲,我們願意就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做出承諾,'由此看出,中國的公司在此方面正在逐漸領悟。"他說。

反對的聲音

緬甸人權組織"瑞區天然氣運動"(Shwe Gas Movement)鑑於保護人權和環境而反對修建油氣管。該組織負責人王昂(Wong Aung)指出,政府和公司尚未表明如何分成此項工程的收益。他說:"政府應該再次審視這項由前軍事領導人簽署的協議並判斷它們是否能保證緬甸國家和公民的利益,是否符合國際標準。"

U Thein Sein Xi Jinping
2012年,當時身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會見緬甸總統吳登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landov

中國方面的反對聲音也很強烈。今年5月,出於對水和空氣污染的擔心,2000多昆明市民舉行示威抗議,反對修建一個與中緬油氣管相關的煉油廠。

來源:美聯社 編譯:安靜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