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偽劣產品,中國人自己受害最深

2007年8月23日

中國商品的安全問題在歐美引起了軒然大波。南德意志報指出,中國出口歐美的商品都是中國最高檔次的產品,其實中國人自己受本國偽劣產品之害最深:

https://p.dw.com/p/BX5h
美國美泰公司連續召回中國造產品圖片來源: AP

「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中國政府就記錄了兩萬三千件劣質或偽造食品的事件。據媒體報導,僅2005年一年就有二十萬人因使用劣質藥品死亡。新汽車開不了多少公里就『趴了窩』。剛蓋好的房子幾個星期後就出現了裂縫,幾天前一座新建大橋倒塌造成數十人喪生。

中國品質問題的根源很深,難以消除。中國的流水線旁坐著來自內地的民工,他們中大多數人更多知道的是養豬,而不是他們現在製作的產品。中國的經濟騰飛以生產廉價產品開始,今天仍然有許多企業這樣想、這樣做,價格低廉就是一切。許多產品來自後院工廠,沒有牌子、沒有技術,也不用擔心失去聲譽。對許多企業來說,革新技術和改善品質根本劃不來,因為任何名牌產品馬上就會被其它企業仿冒。

這一切發生在腐敗、專橫和利益競爭互相交織的領域。媒體和消費者保護組織力量太弱,無法起到監督機構的作用。例如,為了支持本國汽車工業,國家下令禁止發表批評吉利汽車製造公司的文章。中國要改善產品品質,必須進行根本的變革:必須剎住腐敗、加強包括獨立機構在內進行的監督、改善職業培訓並有效地保護品牌和專利。」

五分之一以上的商品有品質缺陷

不久前中國官方對玩具工業的調查表明,五分之一以上的商品有品質缺陷。這說明,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中國商品的品質檢查很成問題。柏林日報援引打假英雄王海的話接著寫道:

「主要問題是腐敗以及無效的立法和監督機制。中央政府在努力改善標準,但地方政府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例如,發放的品質證書常常沒有反映出檢查的現實,因為幹部們要麼收取了金錢、要麼為了支持地方經濟,所以檢查時敷衍了事。畢竟高品質產品費用昂貴,而價格競爭又十分激烈。

更為嚴重的是,品質標準朝著有利於工業的方向制定。中國的品質檢查部門通常讓行業協會自己確定安全標準,產品上市前的檢驗測試一般由企業自己進行,幾乎從來不請獨立的專家參與。中國報刊現在雖然也談保護消費者這一話題,但媒體無法質疑這些制定的標準,否則就會動搖國家批准產品的全套程序。」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