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保護全球氣候 美國要技術不要約束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29日

美國副國務卿左裡克(Robert Zoellick)周四在寮國首都萬象表示,美國將與亞太五國開展合作,採用先進技術減少經濟發展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全球氣候變暖。《京都議定書》的歐洲簽署國普遍對此表示懷疑。

https://p.dw.com/p/6yTO
特裡廷:為京都議定添一塊磚圖片來源: AP

德國聯邦環境部長特裡廷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及澳洲既然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折衷辦法。澳洲外长唐納解釋說,新措施只是對原協議的一種補充,不會有損《京都議定書》的威望。參加者除美國、澳洲之外,還有日本、韓國,以及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國和印度。美國副國務卿左裡克稱,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佔到全球總量的一半。

《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2年,所有發達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要比1990年減少5.2%, 目前在該協議上簽字的有將近30個工業國家,美國和澳洲拒不接受這些限制,儘管美國總統布希7月初也曾承認說,地球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問題」。

布希表示,通過與合作夥伴國家共同發展新型環保技術,可以為氣候轉變問題找到一個答案,聯盟成員有義務為氣候保護項目籌資。其中美國和澳洲是发達工業大國中唯一對「京都」說不的國家。

歐盟環境專員迪馬斯稱,歐盟很難相信,這種本著自覺自願精神達成的簡易共識能夠達到相當的效果。聯邦環境部長特裡廷也認為,「地區間的技術合約不能代替或者取代全球氣候框架協定及《京都議定書》。」綠色和平組織懷疑新合約可能會將國際談判排擠出正常軌道。

德國反對黨聯盟副主席克勞斯‧裡珀德則表示,美國和亞太五國組成的新聯盟將有助於國際多方在氣候保護問題上開展合作。德國工商聯合會呼籲聯邦政府也應「公開、建設性地」採取環保新措施,認為這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使得世界大國終於能為保護氣候承擔更多責任。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