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羅斯伊拉克搶佔中國市場

2014年2月23日

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但目前能源需求的增長卻是20多年來最緩慢的,而隨著俄羅斯和伊拉克加快向中國出口原油的步伐,迫使一些拉美、非洲以及中東國家修改自己對中國的出口路線。

https://p.dw.com/p/1BBSU
Erdöl in China Sinopec Raffinerie in Ningbo
中國寧波一處煉油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國家背景的俄羅斯石油公司( Rosneft)正在加大將西伯利亞東部的石油運往亞洲的力度,伊拉克則以價格優惠和簡易的方式獲取訂單。二者加起來出口中國原油的增量,超過中國2014年預計增量的一半以上。

出於對中國原油需求增長前景的憂慮,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 PetroChina)以及英國石油公司(BP)在中國的煉油項目紛紛下馬,或者延期。一名能源安全分析員說,"世界各地很多人都想把原油賣到亞洲,但那裡的需求量並不大,未必每個賣主都能滿意。"

俄羅斯伊拉克增加對中國出口

據路透社的數據,去年,中國原油需求增量僅為1.6%,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能源進口量增加了4%,是2007年以來最低。作為比較,2010年中國能源進口量同比增加了17%以上。

Sibiren Öl Förderanlage
西伯利亞油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雖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聲稱,今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將增加7.1%,即每天增加進口37萬加侖,但其中的多半已被俄羅斯和伊拉克佔據。俄羅斯石油公司去年每天向中國提供30萬加侖,今年將增加18萬加侖。該企業向中國的出口總量將上升到每天90萬加侖。伊拉克也在大力爭取中國以及亞洲的市場份額,以68%的增速將出口量提升至每年88萬2000加侖,該國今年有望成為中國第二大能源提供國。去年,伊拉克降低其主要出口產品巴士拉輕質原油官方價格,此後超過伊朗成為中國第5大能源提供國。

歐美能源需求降低

中國加大從俄羅斯和伊拉克進口原油,使亞洲能源市場陷入更激烈的競爭。 在亞洲市場,拉美和非洲的能源提供商已在價格上長期處於低位,這也是因為來自美國和歐洲這些傳統進口國的需求不斷降低。 FG Energy的一名分析人士說,大西洋兩岸需要的石油越來越少,拉美國家、非洲以及俄羅斯都必須尋找新的買主。"他們自然把目光投向亞洲。"

因供量過大,加上中國增速放慢,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等銀行在內去年12月都下調了2014年石油價格預估。

不過本月國際能源署(IEA)卻宣佈,鑑於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勢頭好於預期,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也會上升。該署稱,原油庫存下降到了2008年的最低點,由於對原油的需求高於預期,一些石油輸出國的產量已顯得滯後。

對拉美的影響大

因美國增加原油開采,拉美國家失掉了幾十年的老客戶。而在亞洲的業務被俄羅斯和伊拉克搶先,使拉美深受影響。今年一季度,拉美國家出口中國的原油將同比降低10%,降到約50萬加侖;如果同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幅度約是25%。

Tawke Ölfeld im Irak
伊拉克石油工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拉美國家同中國的原油以及相關產品是以年度量計算,根據國內需求的變化,中方公司有時會自己拍賣其中產品。分析人士說,如果中國的需求降低,而將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的石油重新拍賣,那麼市場上的石油產品便又多起來。目前,厄瓜多爾每天向中國銷售10萬加侖石油,而其中的部分正被中石油股份重新拍賣。

西非國家面對中國的出口也今年1、2兩月也在下降,而去年11月剛剛創下最高紀錄。不過,目前的下滑是否由中國下降需求量所致,定論還為時過早。

來源:路透社 編譯:李魚

編譯: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