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羅斯人早就來到德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5月13日

生活在德國的外國人中,土耳其人最多,這已不是新聞。但是,回顧歷史,德國早就出現過來自俄羅斯的移民潮,昔日的貴族在這裡求生計。而當年大批移民到俄羅斯的德國後代如今返回故裡,他們的人數壯大,但已不會再說一句德語。

https://p.dw.com/p/3dA8
她們的國籍是德國人圖片來源: dpa

從官方數字來看,生活在德國的俄羅斯人並不多。但是作為語言上來講的少數民族,俄羅斯移民的人數早就超過了其它的移民團體。

回顧歷史,德國早就出現過來自俄羅斯的移民潮。1917年10月革命之後,許多貴族、軍官和富裕階層紛紛逃往西方。早在1923年,逗留在柏林的俄羅斯難民就有35萬人,那時在全德意志的土地上有60萬俄羅斯人。

不過,那時德國只是大多數人的跳板而已,他們的目標主要還是美國、法國和英國。畢竟,這些昔日的高級軍官、大學教授和政治家流落到德國,靠開計程車、飯店門衛、秘書、翻譯或是酒吧招待這些營生維持生計。不少人一開始靠典當家產來養家餬口。當年的一位作家寫道:「在這裡人們會看到舉止優雅的先生們,懂得如何穿著燕尾服,說著一口標準的法語和英語。」

冷凍食品代替搖滾歌劇

從社會精英走向市井小民的俄羅斯移民故事世代相傳。比如今天的北德就有兩個昔日的俄羅斯人,一位是前機械工程師萊維庭,一位是來自聖彼得堡一個搖滾歌劇院的導演兼首席歌唱家福萊克斯,這二人今天搖身一變成為冷凍食品廠的老闆。7年前,福萊克斯就有先見之明,帶著家鄉的菜譜來到了德國。俄羅斯式的餃子居然讓二位在德國找到了生存之道。如今廠裡有8個工人,一年的銷售額達到1百萬歐元。據說生意繁忙,也就沒有時間學德語了。

240年後重歸故裡

德國的俄羅斯少數民族裡,所謂的迫遷居民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從國籍上講,他們是德國人。240年前,俄羅斯女沙皇卡特琳娜一世將大批德國移民安置在伏爾加地區,風水輪流轉,從80年代起,這些德國移民的後代重新踏上德意志的土地。1990年蘇聯解體後,在德國就有250萬所謂的「後迫遷居民」。原本這些人中許多人在經歷了幾代之後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習慣,在俄羅斯被看作是德國人,但是在史達林時代的強制歸化政策下,這種傳統消失。如今,大多數來自俄羅斯的昔日德國人後代和他們的家屬不會說一句德語。

迫遷居民還是移民?

來自德國奧斯納布呂克的移民問題教授巴德先生描述這種情況時寫道:「今天從昔日的蘇聯來到德國的迫遷居民雖然在法律上不是屬於移民德國,但是無論從文化、精神和社會意義上來說,都是真正的移民狀態。」

來自德國官方的統計局數字,德國共有來自前蘇聯的29萬7106個公民,其中11萬6003人來自俄羅斯共和國。如果把母語作為統計標準的話,加上所謂的後迫遷居民,這些人的人數已經早就超出了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語為母語的人在德國算是最大的少數民族,據統計在德國共有約2百萬土耳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