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中印外長會晤的「戰略」所在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6月2日

6月2日,俄中印三國外長在俄羅斯海參崴會晤。三國對這次會晤都感興趣,但著眼點似乎不同,看法也不同。中國採取平淡態度,俄羅斯本想搞得深一些,看來有點失望。但是,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

https://p.dw.com/p/6jDC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胸有大志圖片來源: AP

中國盡量淡而化之

中國媒體十分官樣文章地報導了這次會晤:「6月2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与俄外交部長失夫羅夫和印度外交部長辛格舉行第四次非正式會晤。三國外長就國際及亞太地區形勢、中俄印三方經濟等領域合作交換了意見。」

據所看到的種種報導,三國中似乎只有中國突出說明這是一次「非正式會晤」,並且「順便」指出這已經是第4次了。言外:不要大驚小怪,很平常的。

順便說一下,中國現在與俄羅斯最後確定了共同邊界,以前那種含有一定領土要求的地名如「海參崴」可能已經成為歷史,不再提了,而正式使用俄文名稱的譯名,在此即海參崴。

俄副外長回顧歷史,印度不承認俄羅斯是發起人

俄羅斯顯然對這個會晤和三邊關係很重視。俄羅斯副外長阿列克塞耶夫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特意重溫了一遍有關歷史。他說俄、印、中密切合作的想法很久以前就產生了。第一次在50年代已經提出。1998年,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普裡馬科夫建議重新考慮這個主意。

三邊對話是2001年9月開始的,形式是研討會「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全球化的挑戰」。2002年2月,俄羅斯提出了舉行外長級三邊會晤的倡議。這個倡議得到響應,首次會晤於2002年9月在聯合國第57次大會期間舉行。三國外長一致同意今後定期會晤。上一次會晤是去年10月在哈薩克斯坦的阿爾瑪阿塔舉行的。

印度政府一名接近總統府的發言人則聲明,俄羅斯雖是東道主,但絕不是這次會晤的發起者。他強調道,新德里對此的興趣不比莫斯科小。

他沒說誰是發起者。但從這個「爭風吃醋」的行為可以看出,印度對這個三邊會晤不是一般的重視。

各有各的側重點

中國在上述報導中就會晤的議題說得很原則,很抽象,比如,三方「倡導多邊主義,推動世界多級化、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全球經濟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應發揮中心作用。」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晤後對記者特別強調的是:「我們決定……與新的威脅和新的挑戰鬥爭,尤其是國際恐怖主義,販毒和其它形式的國際刑事犯罪行為。」他補充道,「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塔利班和一些車臣恐怖分子」參與了最近烏茲別克的「暴亂」。

眾所周知,俄羅斯和中國在最近的烏茲別克斯坦事件上的態度跟西方國家是完全不同的。現在,他們把印度也拉了過去。不過,印度也借此機會,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問題納入了談論範圍。

在聯合國問題上,中國的新聞中輕描淡寫地歸納成一句:「 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應發揮中心作用。」這一句裡顯然含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三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有很大的區別。印度是爭取入常的四國之一,它當然希望獲得俄中的支持。但俄、中對四國入常顯然不感興趣。

另一個重點是俄羅斯的能源。印度外長拉辛對俄羅斯外長說:「我們的能源需求是可以想像的,我們需要貴國的幫助。」中國對此的熱情至少同樣的高。但在這篇新聞報導裡,似乎故意地把「能源」二字塞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三方指出,中俄印在交通、農業、能源、高技術和文化等領域開展互利合作潛力巨大……」

是戰略夥伴-但不針對他人

俄羅斯對這次三國外長會晤期望很高。俄外交部發言人雅科文可在會前說:「這(次會晤)可能會成為一個里程碑,給三邊合作的開闢進程以推動力。」

俄羅斯希望這是一個什麼道路上的里程碑呢?法新社介紹三邊會晤的起源時稱:90年代末由俄羅斯發起這個三邊會晤,作為對北約擴展和美國導彈防衛計劃這兩件事的對應措施。俄新社政治評論員科西列夫寫道:「『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在亞洲構建一個反美聯盟,提出有別於華盛頓計劃的計劃。』這種對莫斯科、北京和新德里之間接觸意義和前景的估計在俄羅斯媒體中幾乎是典型的。」

但是,俄羅斯不得不再次失望。法新社報導:「但是中國的李肇星周四說,本次會晤沒有針對任何國家的意圖,『我們三個國家都是重要的,對世界舞台上的事有重大影響,我們在地區和國際層面上有共同的觀點。』」

中國那篇報導最後是這樣說的:「三方積極評價此次會晤的意義,認為,三國互為戰略夥伴關係,加強三方合作符合三國利益。這種合作尋求互利共贏,不針對任何第三方,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

顯然,至少中國在這方面不打算把事情「鬧大」,不想跟美國鬧對立。不過,中國在此承認三國是「戰略夥伴關係」,卻也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在90年代中國人大大會的記者會上,當一名俄羅斯記者提出俄中是否要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個問題時,朱熔基給予的答覆是否定的。

戰略何在?

但是,既然是戰略夥伴,那麼俄中印這個三角到底推行什麼戰略呢?

俄羅斯的目的是明確的。柯爾伯獨聯體與俄羅斯中心主任拉爾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說:「俄羅斯試圖重新作為大國登場。它現在要鑄造一個新的軸心,向美國顯示:『我們並不孤立。』」

但是,拉爾認為,這個戰略三角是無法建立起來的,他認為原因是:「無論中國還是印度都不願意俄羅斯扮演大哥的角色,就像蘇聯時代那樣。」從上述印度發言人強調俄羅斯不是發起人可以看出,印度也許確有這種擔憂。但是,俄羅斯也不見得就想扮演這種角色,它當前的國際地位也不見得就比中國強。這個理解似乎有些牽強。

在拉爾看來,俄印中這三個「准大國」並沒有現實的可以解決的國際大問題,「世界政治中沒有什麼事是這三國可以一起來解決的-無論是中東衝突還是與中亞恐怖主義的鬥爭,後者是美國在領導著。」

從表面上看,俄中印三國現在只是相互之間存在著需要。比如:俄羅斯目前是中、印兩國唯一的軍火武器供應者;俄羅斯對中印的能源供應非常重要;在對烏茲別克斯坦「暴亂」等問題上,在車臣、中國新疆等「恐怖主義」問題上,俄羅斯至少跟中國有共同語言。印度也可以適當地參與進來。

那麼,三國關係的戰略意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恐怕也不能這樣說。從中國現在承認三國間是戰略夥伴關係可以看出,中國對這個關係是有一定想法的。印度恐怕也一樣。簡單地說:這三個龐大的國家往一起一站,也給人一種震動感。目前,這個往一起站也就夠了。過多的刺激可以免了。這也許就是中國雖然承認是戰略夥伴關係,但又聲明不針對任何第三國的原因所在吧。真是如此,或許也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