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你害怕嗎?

2001年10月22日

害怕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感覺。害怕的感覺是如何產生呢?膽小鬼是天生的嗎?科學家作瞭解釋。

https://p.dw.com/p/1HS4
"9.11"事件給許多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創傷圖片來源: AP

在人的大腦皮質中,有成千上百萬根神經。每次遇到緊張情況時,這些神經便開始活躍,將所有接收到的訊息,和已經存儲在那裡的訊息進行比較。

假如兩者不完全對應的話,假如接收到的訊息是新的、出乎意料的話,人的大腦皮質中,就會形成一片緊張的混亂。

害怕狀態產生過程

哥廷根大學的須特教授解釋道:「假如我們遇到一些我們一下子拿不出答案的問題和情況時,在我們大腦最表層的區域,也就是所有訊息匯集的地方,首先就會生成一種不安寧狀態。

不安寧狀態擴散到情感中心

隨後,這種不安寧狀態,便會向大腦中深一層的各個區域擴散,其中,也會到達在醫學中被稱之為邊緣大腦區域的地方。我們大腦中負責情感的神經中心,就在這裡。人體中幾乎所有的自主反應,就是受這些邊緣區域,以及層次更深的其它區域所控制的。

一旦這些區域開始不安寧,我們就會有心要跳到喉嚨眼裡的感覺了。我們的身上會開始發虛汗,腸胃會感覺不適。

緊張荷爾蒙的釋放

這種不安寧狀態,向大腦中再深一層的區域進一步擴散後,便會到達控制體內荷爾蒙的區域,導致緊張荷爾蒙的釋放,我們便感覺到了害怕。

「見怪不怪」

但是,科學家們在猴子身上所進行的實驗表明,同樣的緊張情況,在出現多次之後,猴子的大腦對其的評估便有所變化。

第一次實驗時,猴子的反應相當激烈,第二次就緩和一些,第三次只是非常微弱。到了第五次時候,它們就已經無動於衷了,根本測不出任何緊張反應。

其原因在於,每當大腦中再次生成同一種所謂的嚴重不安寧狀態、但卻可以找到相應的現成答案時,這種不安寧狀態便會自行消失,大腦中發生的後繼過程,等於是有了一條現成的渠道可遵循,被轉移到答案上去了。

也就是說,大腦的結構適應了情況,知道該如何克服害怕心理了。也就是意味著,大腦的神經連接發生了變化。

如何克服害怕心理

正確克服的害怕心理,實際上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強。我們學習和瞭解新的東西,可以把它們溶匯到大腦中,以備將來隨時提取。

須特教授解釋說,人們可以讓他們的害怕心理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不重要,也就是說,可以武裝自己,對付害怕感。他舉了一個動物界的例子道:

兩隻猴子的社會心理支持

比如猴子。假如在一個籠裡,只有一隻猴子。此時往這個籠子裡,放進一條狗,你就可以看到猴子很典型的緊張反應。

但假如籠子裡事先也有另一隻猴子作伴,並且,這隻猴子並不是隨便的哪一隻,而是一隻也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差不多可以算是朋友的猴子,那麼,這時再把一條狗放到籠子裡,兩隻猴子就都不會顯示緊張反應了。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心理支持。這種手段就是和其他人聯合,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謹慎、自省+信仰

就是自己謹慎、自省、留神地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有助於大腦克服害怕心理,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導致神經元更多、更好、更有意義的連接。形象地來說,就是大腦中的羊腸小道,可以變成高速公路。

須特教授表示,新的科學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點。這位哥廷根的學者認為,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信仰。他所說的信仰,並不侷限於天主教或者基督教裡的上帝,而是一些賦予意義的、給人以力量的東西。他說道:

「信仰本身是個比較難說的事。但是我們發現,有堅定信仰的人,相信一切都有一定的意義、相信他們自己是和某種生命整體有關係的人,就不太容易受到害怕心理、或者一定壓力的影響,他們的緊張反應也就較輕。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應付這類壓力情況的能力,明顯地更強。」